中國推廣清潔汽車的努力遭遇瓶頸

由於車輛本身的問題以及旨在推廣清潔汽車的政府激勵措施存在缺陷,清潔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在中國一直舉步維艱。

上海——中國憑藉將其工業增長與龐大的國內市場相結合,在擴大工業規模方面擁有長期而成功的記錄。這一戰略在五年內將中國的風力渦輪機行業從幾乎不存在發展成為全球領先力量。但就清潔汽車而言,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一項旨在促進中國向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轉型的計劃受阻。即使有慷慨的政府支援,這裡新增的汽車數量也比承諾的要少。振興中國清潔汽車大規模生產的目標也未能實現。

與此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製造商都在努力在中國、美國和其他市場擴大低排放汽車的規模,這些市場的計劃和法規要求在未來 10 到 15 年內大幅提高燃油經濟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中國的計劃,被稱為“十城千輛”計劃,計劃在 2010 年至 2012 年間每年選擇 10 個試點城市,並在每個城市推廣 1000 輛清潔汽車。中國城市對此反應非常積極,幾乎使總推廣目標翻了一番。

但令人驚訝的是,自從該計劃推出兩年以來,據上海的汽車諮詢公司 Timer 稱,這些城市僅實現了不到四分之一的目標。該公司統計資料顯示,在所有試點城市中,最好的情況下也只有一半的目標得以實現,而在中國中部襄陽等地區,自 2010 年底以來僅新增了 7 輛清潔汽車。

中國迫切需要清潔汽車。目前,汽油動力汽車的排放物已經使中國城市被空氣汙染所困擾。中國一半的石油現在依賴進口。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汽車市場,中國對外國燃料的依賴只會越來越嚴重。

由於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在製造傳統汽車方面落後於西方同行,因此趕上來的機會在於生產電動汽車等技術先進的車型。中國的清潔汽車製造商旨在利用其國內市場作為測試新技術的跳板,並創造出口所需的規模經濟。

一系列困難
但是,儘管中國對清潔汽車的需求可能很大,但中國在向清潔汽車轉型方面遇到的困難更大。專家表示,儘管中國領導人透過財政激勵和支援性政策為推廣計劃做好了準備,但這些“祝福”也變成了“詛咒”。

正如 Timer 分析師 Robbin Cheng 解釋的那樣,許多市政府被給予試點城市的利益所誘惑,並競相加入推廣計劃。為了給決策者留下深刻印象,各個城市提出了雄心勃勃但不切實際的計劃,這些計劃後來未能推動清潔汽車的使用。

清潔汽車的不成熟性增加了更多的困難。首先,即使在政府補貼之後,清潔汽車的價格通常仍然比內燃機汽車貴得多。司機抱怨很難找到充電站,而且他們的車輛雖然清潔,卻經常發生故障。北京實際上由於使用不便而取消了數十輛電動公交車。

然後是安全問題。在上海和杭州等幾個試點城市,電動汽車著火。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生產的一輛電動計程車在深圳發生車禍時起火。

中國當局從未指責汽車製造商發生這些事故,但城市在全面採用未經測試的清潔汽車技術之前可能會三思而後行。對於那些敢於繼續前進的人來說,問題是,他們的清潔汽車將來自哪裡?

保護主義凍結銷售
洛杉磯一家專注於中國的智庫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安峰表示,“中國城市在購買清潔汽車方面表現出強烈的保護主義。”

安表示,由於清潔汽車和它們需要的充電裝置站的部分費用由城市提供,市政府不太願意支援那些不對當地經濟做出貢獻的汽車製造商。

他還說,即使當地汽車公司無法生產足夠的汽車來滿足城市的需求,市政府也不會違反規定。“他們的態度是:‘如果你想獲得我們的市場,你必須用投資來交換。’”

安和其他專家表示,這種態度阻礙了中國清潔汽車生產商的大規模生產。而強行建設工廠也導致了大量資源的浪費,擴大了中國汽車製造商與其西方競爭對手之間的技術差距。

當然,也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成果。由於該計劃,大約有 11,000 輛混合動力公交車、純電動計程車和其他型別的清潔汽車在中國道路上行駛。它還有助於開發更多方法來獲得客戶的認可,包括允許司機在不購買的情況下嘗試使用清潔汽車的業務。

2010年,眾泰新能源汽車開始在中國東部城市杭州租賃其電動汽車,希望推廣這一新產品。由於類似的租金和每公里行駛費用比汽油動力汽車便宜五分之四,日常通勤者欣然接受了這些電動汽車。

經驗教訓清單
但眾泰經理馮燕傑表示,由於前期投資巨大,租賃業務面臨鉅額虧損,公司不願提供更多服務。

然後,該市的清潔汽車推廣機構介入,並透過政府補貼支援租賃業務,補貼金額足以彌補其電動汽車採購成本的一半以及部分充電費用。這導致眾泰租賃的電動汽車數量從十幾輛增加到 100 輛。

馮說,一些租用電動汽車的人後來成為了買家。與此同時,該公司正在利用該專案收集市場反饋並對車輛進行調整。

中國汽車製造商並非唯一的受益者。世界銀行北京辦事處的交通專家劉志表示,由於該計劃揭示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政策制定者也更加了解推廣清潔汽車的複雜性。

吸取的經驗教訓清單包括缺乏標準、對公眾接受度的準確調查,以及需要激勵製造商的方法,同時將不合格的參與者清除出市場。

劉承認其缺點,但他並不認為中國的清潔汽車推廣計劃是失敗的。他補充說,“重要的不是按照計劃在道路上投放盡可能多的清潔汽車,而是要認識到沿途的問題,並利用吸取的經驗教訓來制定未來的解決方案。”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