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政府首次公開表示,將限制兩個主要汙染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但這對其國家整體氣候變化減緩的影響仍不明確。
該宣告是在中國最高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週二釋出的指導方針中提出的。中國國務院(內閣)於9月份批准了該指導方針,但其全部內容在本週早些時候才公開。
該指導方針被稱為《2014-2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闡述了中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多個目標。其中,該指導方針指出,到本十年末,中國鋼鐵和水泥生產商的碳排放量應保持在2015年的水平。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中國首次提到類似的事情,而且特別難以實現,因為水泥和鋼鐵行業不僅在使用能源時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在生產過程中也排放二氧化碳,”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北京辦事處氣候與能源高階顧問楊富強表示。
楊富強說,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將有助於中國阻止其碳排放的快速增長。他解釋說,中國鋼鐵和水泥生產商目前約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如果這兩個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穩定下來,再加上中國為控制煤炭消耗而採取的其他措施,該國可能會在之前預測的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峰值,楊富強表示。
全面碳排放上限的初步措施?
但一些專家對這一目標的釋出並不那麼興奮。舊金山太平洋環境組織的中國氣候協調員孫慶偉就對該指導方針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出臺的許多氣候政策由於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而沒有轉化為行動,”孫慶偉說。
“宣佈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符合發改委的利益,因為它負責中國的氣候政策,但其他政府部門的官員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孫慶偉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中國能源官員支援該計劃的任何措施。”
在本週在發改委官方網站上釋出的宣告中,中國政策制定者沒有詳細說明他們將如何實現該計劃。他們也沒有說明如果鋼鐵和水泥行業未能做到這一點會發生什麼。
“這個目標很可能是非約束性的,”綠色和平中國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李碩說,他密切關注這個問題。不過,李碩補充說,對中國鋼鐵和水泥行業潛在的碳排放上限的使用仍然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出了積極的訊號。
“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這個目標就不會發布,”李碩解釋說。李碩表示,這表明中國政府可能會在為全國總排放量設定上限之前,考慮限制主要汙染企業的碳排放量。
正在進行中的工作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但其在全球減排談判中的傳統立場是,它不會接受全面的排放限制,因為它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經濟發展空間。
相反,中國承諾到2020年,將單位經濟產出的碳排放強度(即每單位經濟產出的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40%至45%。
在9月份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發改委副主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最高官員解振華告訴記者,中國已經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解振華表示,到2013年底,中國單位經濟產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了28.56%,相當於為世界節約了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官方資料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單位經濟產出的能源消耗下降了4.2%,碳強度下降了約5%,均為多年來最大降幅。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通訊社。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