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處罰未能達到燃料目標的汽車製造商

作者:Samuel Shen 和 Norihiko Shirouzu 上海(路透社)- 中國週四表示,如果汽車製造商未能達到為2015年設定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要求,將透過限制其生產和公開點名來懲罰他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作者:Samuel Shen 和 Norihiko Shirouzu

上海(路透社)- 中國週四表示,如果汽車製造商未能達到為2015年設定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要求,將透過限制其生產和公開點名來懲罰他們。

為違反已宣佈的燃油經濟性規則的違規者概述的懲罰性措施反映了北京為對抗汙染和促進更有效利用能源的最新努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它們也可能推動國內外汽車製造商採用更尖端的技術,例如汽油-電動混合動力汽車和全電動汽車。

中國的燃油經濟性規則與美國、歐洲和日本將要執行的規則一樣嚴格,涉及2015年車隊平均企業目標為每100公里6.9升,2020年為5.0升。它們於11月1日生效。

中國週四表示,將公開點名未能達到2015年目標的汽車製造商,並將禁止生產不符合燃油經濟性目標的新車型,燃油經濟性目標將透過特殊的基於重量的公式確定。

政府還將拒絕違規者的擴張計劃,違規者將被要求提交改進計劃。

IHS Automotive 亞太區總監 James Chao 表示,針對 2015 年的懲罰性措施“在實踐意義上可能無關緊要”,因為大多數汽車製造商(除少數外)預計都能夠遵守這些要求。

但 Chao 表示,如果針對 2020 年的目標實施類似的嚴厲懲罰措施,“可能會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因為很少有(製造商)……預計能夠在企業平均燃油效率的基礎上遵守規定。”

這些規則由包括工業和資訊化部(工信部)在內的五個政府機構釋出。

中國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對抗汙染,包括限制主要城市的汽車銷售以及為銷售電動汽車提供激勵。但最新的措施將給汽車製造商帶來進一步的壓力。

去年,中國 85 家汽車製造商測量了其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根據工信部今年早些時候公佈的結果,其中約 30% 的製造商(主要是國內品牌)未能達到其 2013 年的年度目標。

當時沒有實施處罰,但中國加強管制的願望是支援 2015 年和 2020 年目標的懲罰性措施的幕後原因。

這些規則也適用於外國乘用車的進口商。去年,包括通用汽車公司、日產汽車公司、保時捷、現代在內的 13 家外國品牌進口商未能達到其年度目標,部分原因反映了大多數進口車型更大、動力更強勁的事實。

 

(David Holmes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