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張家港—最近一個冬天的早晨,在上海附近這個港口城市的一家紡織廠的高管陸淑杭(音譯)開始尋找一個看不見的敵人。
陸女士和五個人一起,在張家港市阿德昌染整有限公司的廠房裡搜尋了幾個小時。他們檢查蒸汽管道,測試水溫,並檢查了他們可以進入的每一個生產流程。這個“強盜”是: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陸女士的工廠最初並不熱衷於節能。事實上,在2008年,當一個非政府組織提出環保解決方案時,它拒絕了這個提議。然而,七年後,情況發生了變化。陸女士的企業現在正在為節水節能技術鋪開紅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走在擺滿染色裝置和彩色線軸的廠房裡,陸女士解釋了她改變主意的原因。
她說:“中國經濟放緩迫使工廠削減成本。能源賬單佔我們生產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降低這方面的支出已成為當務之急。”
專家表示,他們看到了中國節能工作的新趨勢。多年來,製造業巨頭承擔了該國大部分的節能工作,而中小型企業(SME)則竭盡全力避免承擔這一責任。但隨著各種規模的工廠在中國經濟降溫的背景下重新武裝起來,一些小型企業開始爭奪節能機會。
關於中國有多少小型工廠採用了節能措施,或者結果有多麼顯著,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資料,因為沒有政府機構或研究小組監測該行業。但許多分析師認為,這種趨勢正在增長,並且可以幫助加速中國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進展。想想看:中國有超過7000萬家這樣的企業,它們都需要能源來運轉。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小企業在中國對抗汙染的戰爭中佔據重要地位。大型企業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已經取得了良好進展。現在,輪到中國中小企業降低能源使用並限制碳排放了。”
耗時費力——值得嗎?
根據世界銀行集團的投資部門國際金融公司在2012年釋出的一份報告,中國的中小型企業生產相同的產品所消耗的能源是大型製造商的2.5倍。該報告估計,中國中小企業的能源消耗總量每年達到1.3億噸標準煤,相當於2012年希臘、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的能源消費總量。
中國新興的具有環保意識的小型企業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因為該國以前試圖消除低效產能的措施(如關閉小型工廠)導致了失業,並且無法擴大規模。而且,由於某些行業由小型實體主導,消除低效率可能意味著消滅幾乎整個行業。
紡織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根據政府最新可用的資料,2013年,紡織品生產商的能源消耗量超過了該國的汽車製造商。該行業在所有行業中能源消耗量排名第九。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北京辦事處研究中國綠色供應鏈的分析師周安(音譯)表示:“與中國鋼鐵和水泥行業的大型企業佔據主導地位不同,中國95%以上的紡織品生產商都是中小企業。”
周安說:“中國決策者可以透過關閉小型工廠並要求大型工廠升級技術來輕鬆管理鋼鐵和水泥行業,但他們不能將同樣的策略應用於紡織行業。政府在提高中國紡織品生產商的能源效率方面無能為力。”
這意味著選擇更節能運營的紡織品生產商必須經歷耗時的額外步驟。
張家港市阿德昌染整有限公司的經理陸女士表示,她花了幾個小時開車去蘇州參加能源管理課程,犧牲了課餘時間做作業,並說服其他公司高管將提高能源效率列入他們的日常工作議程。
所有這些都只是初始步驟:確定哪些生產過程可能產生最佳的節能效果,並準備監控即時能源消耗。分析師表示,一些因工作量而推遲的小型企業退出了該計劃。
但在幾百英里以南,另一家紡織品生產商已經開始行動。
尋找降低成本的新方法
紹興市長盛線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甘衛明(音譯)表示,他的公司上個月通過了政府對環境影響的評估。紹興市是位於中國東南部的一個工業中心,擁有大約5000年的紡織品製造歷史,那裡的工廠過去靠汙染來致富。
但隨著近年來富裕的居民開始要求清潔的天空和安全的飲用水,那裡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不斷提高對紡織品製造的要求。
僅在二月份,當地政府就下令64家效率低下、高汙染的紡織廠停產。甘先生和其他人表示,在一個賣家太多而買家太少的市場中,即使是暫時關閉也可能意味著這些工廠的死刑判決。
甘先生說:“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我們可能也會被關閉。”
然而,與許多中國中小企業一樣,甘先生提高能源效率的動機並非來自政府的打擊,而是來自賺錢的願望。
2013年,在從一個行業展覽會上了解到廢水熱回收技術後不久,甘先生就為他的公司購買了一個系統。
甘先生說:“在中國做生意越來越難了。生產成本一直在飛漲,競爭也變得非常激烈。我們必須找到降低成本的新方法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
一個染色缸如何產生影響
廢水熱回收系統允許甘先生的公司利用來自溫度至少為50攝氏度(122華氏度)的廢水中回收的熱能來預熱冷水。透過這樣做,該公司不僅需要更少的蒸汽來加熱冷水,而且還節省了用於在處理前冷卻廢水的能源。
節能效果非常顯著,以至於甘先生的公司在第一年就收回了投資成本。他說,從那以後,公司每年都享受著價值數十萬美元的成本降低。
隨之而來的是在節能方面的持續推進。此後不久,甘先生和他的團隊參加了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推出的一項計劃,以提高製造業在能源消耗和用水方面的效率。
他說,為期一年的計劃使工廠的能源效率提高了約20%。它還使那裡的工程師能夠自行進行節能實驗。
站在一個塗有銀色材料的水箱旁,甘先生自豪地介紹了他的最新創新。
甘先生說:“這是我們的染色缸。當你觸控它時,你幾乎感覺不到任何熱量;但是如果你想觸控一個普通染色設施中的缸,它會非常熱,你甚至無法將手靠近它。”
甘先生說,造成差異的原因是有一層與拇指長度相同的絕緣層。工程師們對工廠透過簡單地絕緣蒸汽管道節省了多少能源印象深刻,於是想到了為用於染色的熱水缸提供絕緣層的想法。
結果是:工廠過去每半小時加熱一次缸中的水;現在,由於絕緣層有助於保持熱量,他們只需要每小時半加熱一次。
染色設施以熱的形式使用能量。在一個大部分熱量由燃燒煤炭產生的國家,所需的熱量越少,釋放的溫室氣體排放就越少。
煤炭價格下跌會造成損害嗎?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的周安表示,儘管甘先生的故事可能描繪了一個光明的能源未來,但充分利用效率努力的工廠在中國小型企業中仍然是少數。
他指出,一些工廠不願採取行動,因為他們過去未能提高能源效率,並對節能失去了信心。其他人則不想為資料收集和其他耗時的任務煩惱。而且,由於工廠優先考慮業務增長而不是節能,很少有工廠願意暫停運營來絕緣蒸汽管道或升級機械。
此外,還有一個資金問題。亞洲開發銀行首席能源專家普拉迪普·佩雷拉(Pradeep Perera)表示,與享有政府技術升級慷慨支援的大型企業不同,中國的中小企業沒有鋪好政府補貼的道路。佩雷拉表示,從中國銀行獲得貸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許多中小企業沒有所需的抵押品。
一些中國銀行,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銀行和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小型企業採用清潔技術量身定製了貸款計劃。去年年底,中國金融監管機構還發布了一份宣告,鼓勵銀行採取更多措施,但該政策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然而,促使一些工廠提高能源效率的因素也可能會讓其他工廠望而卻步。專家表示,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使那裡的公司有充分的理由將目光從建設新設施轉向改善現有設施,但另一種更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是一些中小企業陷入了困境,沒有時間、人力和財力投資於節能。
能源價格下跌也起到了作用。人們擔心,雖然節能解決方案仍然可以提供有益的節省,但成本降低可能不足以促使人們採取行動。
當被問及中國煤炭價格下跌是否會阻礙他提高能源效率的熱情時,甘先生似乎對這個問題感到驚訝。
甘先生回答說:“節能和煤炭價格下跌是兩碼事。當然,我會繼續提高能源效率;否則,我就是在浪費錢。如果我可以用80元人民幣(或12美元)買到我需要的東西,我為什麼要花120元人民幣?”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www.eenews.net,202-628-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