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汙染可能沒有像期望的那樣快速減少

一項新研究質疑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

中國北京。

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呈下降趨勢,但其排放量在過去兩年可能沒有像中國政府和國際能源署所暗示的那樣下降那麼多。

這是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該研究稱,中國的排放量在2014年可能實際上增加了,而不是下降。

國際能源署去年估計,中國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和電力需求的下降導致其二氧化碳排放在2014年減少了1.5%,導致全球排放量減少了0.2%。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實際的排放情況可能更為複雜。

該研究的合著者、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ICERO)的研究員羅比·安德魯說:“我們估計中國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際上增加了約0.5%。”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部分原因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電力消耗國。煤炭是全球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

對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估計很大程度上基於中國官方關於其煤炭燃燒量的資料——中國政府經常會修訂這些資料,從而影響科學家對該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估計。

中國報告稱,按重量計算,其煤炭使用量在2014年下降了2.9%,在2015年下降了3.7%。 這種下降發生在國家努力應對經濟困境、令人窒息的城市空氣汙染以及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履行其在巴黎氣候協議中承諾的背景下。

但是,煤炭使用量的減少並不一定轉化為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

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取決於煤炭的能量含量,而不是它的重量。安德魯說,中國正在燃燒更多能量密集的煤炭,這意味著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減少小於煤炭燃燒量的減少。

週一發表的這項研究表明,即使中國在2014年將其煤炭消耗量減少了2.9%,修訂後的統計資料顯示,該年的煤炭能源消耗量僅下降了0.7%,導致排放量淨增加了0.5%。

儘管2014年有所增加,但該研究的結論是,中國的排放量在2015年可能已經減少。本月釋出的另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排放量可能已經達到峰值。

CICERO的高階氣候經濟學研究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簡·伊瓦爾·科爾斯巴肯說:“我們的估計表明,中國排放量的增長在過去兩到三年中放緩了很多,現在遠低於2000年代初以來的任何時候。” “這些數字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我們表明,這種放緩幾乎肯定是真實的。”

他說,這項研究對中國未來排放趨勢的論述很少。

國際能源署發言人格雷格·弗羅斯特表示,該機構通常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全核算大多數國家的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量。他說,2014年的完整核算將於今年夏天釋出。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它突顯了中國政府釋出的資料的不確定性。

斯坦福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羅布·傑克遜說:“更廣泛的背景是對中國報告的煤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懷疑。他們傾向於追溯性地向上修正他們的估計。這篇新論文最重要的部分是作者們證實中國煤炭使用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好訊息,我同意他們的看法。”

世界資源研究所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經理宋然平表示,他對該研究中關於中國2014年排放量增長的具體估計持技術上的異議,但他同意其總體結論。

他說,中國的一些資料是不確定的,但中國的能源和煤炭消耗量都明顯呈下降趨勢。

宋說:“與其關注中國排放峰值的確切時間,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在為長期的深度脫碳奠定基礎。因此,辯論的焦點應該是能夠使最近的趨勢以可持續的方式持續下去的措施。”

本文經氣候中心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6年3月29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