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提高能源效率、試點排放交易和加大可再生能源擴張力度之後,中國還在另一個有助於緩解全球變暖的前沿領域採取行動。
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自 2003 年以來,全球所有土壤以上生物量中儲存的碳總量增加了近 40 億噸,其中中國的貢獻顯著。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系統科學卓越中心的遙感科學家劉毅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植被的增加主要來自於環境和經濟因素的幸運結合,以及中國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專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劉毅指出,“澳大利亞、非洲和南美洲的稀樹草原植被因降雨增加而增加,而在俄羅斯和前蘇聯共和國,我們看到了廢棄農田上森林的再生。中國是唯一一個透過植樹造林專案有意增加植被的國家。”
劉毅在接受《氣候導報》的電子郵件採訪時表示,“在中國觀察到的最明顯的植被增加是在中國北部,這可能與綠色長城有關。” 此外,中國東南部的一些地區植被也有所增加,但科學家表示,尚不清楚造成這種增加的原因。
中國的綠色長城——正式名稱為“三北防護林工程”——被一些專家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工程專案。自 1978 年以來,中國公民在乾旱的北部地區至少種植了 10 萬平方英里的森林,以阻止戈壁沙漠的蔓延。一旦該專案在 2050 年完成,一條巨大的樹木帶將從中國西北部的新疆延伸,穿過幾個北部地區,到達該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
長期影響尚不清楚
然而,綠色長城的引入在科學界存在質疑者。一些科學家擔心,在不自然生長樹木的地方種植樹木可能會弊大於利,會吸收大量寶貴的地下水。其他人則質疑那裡種植的樹木的死亡率,以及這些樹木是否會對草和灌木產生負面影響,而草和灌木通常更耐旱,並且在控制侵蝕方面更有效。
阿拉巴馬大學塔斯卡盧薩分校的地理學榮譽退休教授、中國綠色長城專案的主要批評者大衛·尚克曼表示:“生態問題很複雜,長期結果尚不清楚。”
劉毅與一個追蹤全球植被變化的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他說他對這場辯論沒有全面的瞭解。“但從我們的衛星觀測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植樹專案能夠增加地面以上植被中儲存的碳,這有助於從大氣中去除一些二氧化碳,” 劉毅說。
該研究表明,中國的植樹造林努力以及俄羅斯和鄰國的再生森林,抵消了熱帶森林砍伐造成的大約一半的碳損失。雖然全球整體正在變得更加綠色,但許多地區仍然在發生大規模的植被損失,最大的下降出現在亞馬遜森林的邊緣以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省。
劉毅和他的同事使用衛星測量地球表面發射的射頻輻射變化,繪製了植被生物量的變化圖,這種技術稱為被動微波遙感。這些資訊是從多顆衛星中提取出來的,併合併成一個涵蓋 1993 年至 2012 年近二十年的時間序列。
植物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吸收了人類因燃燒化石燃料和其他活動而排放到空氣中的約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該研究的作者表示,雖然綠化增加意味著二氧化碳的吸收增加,但從長遠來看,減少全球變暖影響的唯一方法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