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昨天批准建設兩個新的核反應堆,為中國核能開發商提供了期待已久的批准。
2011年,在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致命海嘯導致核洩漏事故後,中國暫停了其快速核電擴張。儘管中國官員允許一些已經批准的核專案在透過安全審查後完成建設,但在昨天之前,他們沒有批准啟動新專案。
國有的中國廣核集團(原名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獲得了首個批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中國廣核集團在透過香港證券交易所釋出的一份宣告中表示,新批准的兩個反應堆將位於紅沿河核電站。
該公司在該地已經有兩個執行的反應堆,以及另外兩個正在建設中的反應堆。該地點位於中國北部主要沿海城市大連以北約70英里處。
這份簡短的宣告沒有詳細說明哪些公司將為新反應堆提供裝置,也沒有給出該專案建設的時間表。但它確實指出,準備工作已經在進行中,開發商正在等待中國核安全監管機構的最終批准,然後才能開始建設。
專家表示,批准新的核反應堆對於中國實現到2020年安裝58吉瓦核電的目標至關重要。目前,中國有22個核反應堆在執行,總容量為20吉瓦。
尋求煤炭的替代品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渴望發展核電,因為這裡的政策制定者正在尋求替代能源來取代骯髒的煤炭。研究人員表示,自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宣佈中國將努力在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以來,核電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
根據清華大學在北京11月釋出的一份報告,如果不大規模增加核電站,中國碳排放達峰可能會推遲長達十年。
這些話對於中國核能企業來說是福音。他們也進行了自己的預測。本月早些時候,當地媒體援引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的話說,如果中國想實現非化石燃料在能源結構中佔比20%的目標,到2030年至少需要安裝150吉瓦的核反應堆。
除了遊說擴大核電之外,賀禹還建議中國應在未來五年內開始建設內陸核電站。
到目前為止,中國所有的核電站都位於沿海地區。中國官員和行業人士曾試圖將建設擴充套件到內陸,但未能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援。一些科學家也強烈反對這一想法,他們表示,內陸地區面臨潛在風險,例如在乾旱期間缺乏足夠可靠的水源來冷卻核反應堆。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社》。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