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發展合成天然氣帶來汙染後果

燃燒合成天然氣可能更清潔,但製造過程會產生巨大的溫室氣體排放

當中國政府最近因北京破紀錄的霧霾水平而屈服於公眾的憤怒時,一些人認為這可能預示著該國將有力地轉向清潔能源。

但現在看來,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中國正在批准新建一批大型燃煤合成天然氣(SNG)工廠,這些工廠將建在中國西北部和內蒙古,根據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專案排放的溫室氣體將是傳統天然氣工廠的七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九個專案已獲批准;兩個專案最近完成了第一階段建設,另外兩個專案最近開始建設。8月20日,新疆第一家SNG工廠開始向東輸送天然氣。

根據該研究,假設90%的產能利用率,這九個已批准的工廠在其40年的壽命期內將排放210億噸二氧化碳。傳統天然氣工廠在同一時期將排放30億噸二氧化碳。

該論文的作者,杜克大學的楊啟真和羅伯特·傑克遜表示,2012年中國有超過30個擬議的SNG工廠。

傑克遜說:“規模巨大。如果這些工廠建成,將對溫室氣體產生巨大的影響。”

官方的“清潔能源”
SNG工廠透過燃燒煤炭來生產天然氣,最初於2010年受到政府監管,當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暫停了除四個擬議專案之外的所有專案。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發改委又批准了五個專案。本月早些時候,在傑克遜和楊提交論文後,據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報道,發改委又批准了七個SNG專案。

傑克遜表示,這種突然轉變的原因既有環境方面的,也有經濟方面的。

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的煤炭儲量更多,也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那樣消耗如此多的煤炭。然而,最近價格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中國政府直到最近才開始對天然氣進行價格管制。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在該國仍在起步階段,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資料,非常規天然氣僅佔中國能源供應的4%。

增加煤炭需求的一種方法是擴大SNG開發。

傑克遜說:“與用煤製造天然氣相比,追求天然氣的利潤較低。” 然而,對天然氣的需求預計將會增加。

今年早些時候,北京的嚴重霧霾天氣持續數日,創下歷史紀錄,政府因此受到了嚴厲批評(ClimateWire,9月4日)。

政府對此做出了回應,宣佈了《北京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和《國家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這兩項計劃都要求削減北京的煤炭消費量和PM2.5(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水平。這兩項計劃都將SNG歸類為清潔能源。

由於中國的傳統天然氣產業仍在起步階段,滿足這種需求的最簡單方法是使用SNG。正如楊解釋的那樣,只要煤炭是在遠離城市地區燃燒,它就被歸類為清潔能源。“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分類是有道理的,因為你將二氧化碳從人口中心轉移走了。”

傑克遜和楊還批評SNG專案用水量巨大。九個已批准的工廠正在新疆和內蒙古的沙漠環境中建設,SNG生產每立方米天然氣需要6到12升水,而頁岩氣——雖然經常因其對水資源的影響而受到抨擊——所需的水量卻少50到100倍。

鎖定缺水困境
假設以90%的產能執行,九個已批准的工廠每年將消耗超過2億噸水,這將加劇該地區本已嚴重的水資源短缺。

該研究指出,財政投資巨大。據估計,未來三年,政府對SNG的投資總額將達到2400億元人民幣——並且還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

傑克遜和楊在他們的論文中寫道,“即使盈利能力很低或沒有盈利能力,工廠的運營也可能會繼續”,他們將這種效應稱為“技術鎖定”。

傑克遜說:“你不會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然後就關閉資產。一旦這些工廠建成並投入運營,無論環境後果如何,它們都將被使用30到40年。”

傑克遜和楊認為,這些專案在環境上唯一合理的途徑是實施碳捕獲和儲存(CCS)技術。

楊說,在煤制氣過程中分離二氧化碳比在純燃煤電廠中更容易。然而,擬議的專案中沒有一個提到CCS。

傑克遜說:“使用這種技術的一個理由是因為它可以讓你捕獲二氧化碳。但[這些]已完成或正在建設的專案中,沒有一個配備CCS或在設計時考慮了CCS。”

CCS在中國的成本與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一樣高昂,但傑克遜表示,中國政府尚未表明是否將投資於這項技術。

與此同時,新聞報道稱,2013年擬議的SNG專案數量已增至40多個。根據該研究,這些設施的總產能將接近每年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遠遠超過中國的天然氣總需求——潛在排放量將在40年內達到約1100億噸二氧化碳。

楊說:“他們行動的速度有點嚇人。我覺得我真的有必要說些什麼。”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