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找不到足夠的煤炭來燃燒

中國的能源消耗持續增長,引發了人們對其主要依賴的能源供應的擔憂:骯髒的煤炭

能源消耗大國中國正面臨著煤炭困境。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將使中國到2015年煤炭消費量保持在每年約40億噸的創紀錄高位。與此同時,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所(ERI)的首份能源展望報告,中國將不得不為煤炭安全而戰,並保持其供應線暢通。

城市人口膨脹,追求更好的住房、家電和汽車,這使得中國能源消耗持續增長。他們將繼續推動能源消費從木柴等低端非商業能源轉向管道燃氣等高階商業能源。城市中心的擴張增加了電力需求,而中國超過75%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廠。

保持電力供應的最大挑戰是將煤炭從礦產資源豐富的西北地區運往人口稠密的東南部沿海九省。據估計,到2015年,東南部地區的煤炭需求將佔全國煤炭總需求的23%,即8.8億噸。能源研究所的專家建議中國放棄跨區域長距離運煤的系統,轉而增加進口,以緩解運輸壓力。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傳統上,我們從西向東、從北向南運輸煤炭。這成本非常非常高,”該研究所高階研究員、報告的合著者楊富強說。“我們需要更有效地利用國際煤炭市場進口更多煤炭,特別是為我們的東南部沿海地區。”

為了確保最需要煤炭的地方能夠方便地獲取煤炭,該報告建議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儲備系統。該系統旨在將中國東南部、中部、東北部和西北部連線起來,其中最大的儲備將分配給需求量大的東南部。該研究所的另一項建議是在上海等沿海城市建立全球煤炭期貨交易中心,以確保煤炭的長期供應並緩解供應瓶頸。

中國專注於保持穩定的煤炭供應,突顯出它在擺脫廉價但骯髒的燃料方面是多麼的準備不足。而使能源政策決策複雜化的不僅僅是該國的地理範圍。“政府將要採取的任何行動,你都必須考慮到這個龐大的人口。你在中國採取的任何行動,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影響13億人,”亞洲開發銀行(亞行)氣候變化顧問陸學都說。

“空氣末日”能否有所作為?
陸學都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包括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了19%。這一降幅是以關閉小型發電廠以及鋼鐵生產設施為代價實現的。

中國有動力減少排放,因為它面臨著毀滅性的氣候變化影響。亞行的資料顯示,氣溫升高1到2.5攝氏度,糧食產量可能下降10%到20%。僅在過去十年中,中國西部80%以上的冰川已經退縮,加劇了本已嚴峻的供水危機。中國超過11000英里的海岸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其中包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

中國已承諾到2020年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降低40%至45%,並將非化石燃料能源佔比提高到15%。政府已承諾到2015年將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在2010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7%。

然而,楊富強說,中國轉向其他燃料並非易事。天然氣的使用就是一個例子,它使美國受益,但在中國既不便宜也不豐富。“一個具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可以用天然氣發電廠取代其傳統的煤炭[使用],但中國不能。這意味著中國不能像美國那樣控制其大量排放,”楊富強說。“雖然我們在可再生能源和其他一些清潔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煤炭仍然是中國今天的主導燃料。”

中國環境論壇主任特納說:“去年,中國消耗的煤炭量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多,但如果中國沒有做出所有這些努力,情況會更糟。”她說,近幾個月來籠罩中國許多地區的霧霾使中國環保部在監管燃煤電廠方面獲得了發言權,並將使其能夠制定一個框架,共同控制溫室氣體和汙染物。

特納說:“‘空氣末日’可能是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因為它引發了關於煤炭成本的不同型別的對話。”“這是一件好事。特別是當你將它們一起控制時,它提高了煤炭的成本,這是一件好事。”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從 Climatewire 轉載。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