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第五次載人軌道飛行任務

由三名中國宇航員組成的乘組已進入太空,以練習軌道對接技術並進行研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週二(6月11日),一枚中國火箭轟鳴著升入太空,搭載著三名宇航員前往中國在地球軌道上執行的空間艙。

這三名宇航員——兩名男性和一名女性——乘坐神舟十號飛船從戈壁沙漠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前往天宮一號空間艙,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夏令時凌晨 5:38(格林威治標準時間 9:38)——當地時間下午 5:38。

神舟十號的宇航員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第二位中國女性航天員——是第五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乘組。 搭載這三位航天員的長征二號F火箭是中國發射過的最重火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女發言人武平在週一的一次簡報會上表示,神舟十號乘組計劃在其為期 15 天的任務期間與天宮一號空間艙(也稱為天宮)對接兩次。 武平補充說,一次對接將是手動對接,另一次是自動對接。

據中國官方新聞機構新華社報道,武平說:“到目前為止,我們只進行了三次自動對接測試和一次手動對接測試。” “還需要進行更多測試。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證明我們的宇航員適合在太空停留更長時間,並且軌道飛行器能夠支援他們的生活和工作。”

在太空期間,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計劃從軌道上向地球上的學生直播科學課,並測試人類和技術在太空中的效能和效率。

相對較小的天宮一號空間艙自 2011 年 9 月以來一直在地球軌道上執行。 這個 8.5 噸重的結構大約是世界第一個空間站——蘇聯的禮炮一號——質量的一半,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的質量約為 400 公噸,SpacePolicyOnline.com 編輯 Marcia Smith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首箇中國三人乘組於 2012 年 6 月與天宮一號空間艙對接。 在神舟十號任務之前,還有八名中國宇航員進入過太空。 首位中國宇航員楊利偉於 2003 年進入軌道。

中國媒體報道稱,這次最新的旅程標誌著為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而計劃的三次任務中的最後一次。 官員們表示,神舟十號是中國計劃的一部分,旨在獲得必要的經驗,以便在 2020 年左右建造和運營大型空間站。

新華社報道稱,更大的空間站將由三個艙段組成:兩個實驗艙和一個核心艙。 軌道棲息地預計重量將超過 90 噸。

張曉光和王亞平此前都未曾進入過太空,但聶海勝曾在 2005 年的神舟六號任務中飛行了不到五天。

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中國是第三個使用自己的運載工具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