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表示,除非各國徹底改變其能源政策,否則到2035年,全球煤炭燃燒量可能接近80億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國際能源署本週釋出的《世界能源展望》發現,中國幾乎單槍匹馬地推動了21世紀頭十年煤炭使用量的增長。這個亞洲經濟巨頭佔全球煤炭需求增長的80%,而煤炭需求本身的增長几乎佔全球能源使用增長的一半。
到2035年,印度和中國合計將佔全球煤炭需求預計增長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與此同時,石油使用量在此期間可能增長14%,也主要來自發展中國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際能源署在釋出年度報告時警告說:“如果不進行大膽的政策方向轉變,世界將把自己鎖定在一個不安全、低效和高碳的能源系統中。”
該報告指出,即使各國兌現了他們提出的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現有政策,煤炭仍將繼續是發電的“支柱”。但更高效發電廠的份額預計將會上升,國際能源署指出,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燃煤電廠等技術是幫助在未來幾十年內減少排放的關鍵。
報告指出:“在煤炭價格上漲的環境下,政策制定者需要警惕‘鎖定’效率較低的技術。發電技術的選擇,特別是中國燃煤技術的選擇,對於全球煤炭使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報告指出美國在政策上的缺席
這份報告發布之際,各國正準備參加年度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儘管預計本月晚些時候在南非德班舉行的會議不會達成全球協議,但許多國家正在國內大力努力遏制排放。
氣候政策分析師昨天表示,中國可以為縮減其快速增長的排放量做更多的事情,但他們認為主要責任在於美國。
“他們正在做很多事情,他們的碳強度目標意義重大,”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國際政策主管安德魯·迪茨說。中國已採取法規,將該國的碳排放量相對於其國內生產總值減少40%至45%。
迪茨說:“他們認識到這是一個問題,並且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這比我對我們政府的評價要高得多。”
該報告警告說,如果不大幅增加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投資,全球變暖將帶來可怕的後果。該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相當於過去110年總排放量的幾乎總和,並將導致全球氣溫升高3.5攝氏度。科學家們將2%的升幅描述為“警戒線”,一旦超過這條線,世界將遭受可能無法彌補的損害。
綠色和平組織的國際高階能源活動家斯文·泰斯克指出,在過去幾年中,僅在中國就已建造了40萬兆瓦的新燃煤電廠。他說,由於一座普通燃煤電廠的壽命約為40年,“如果我們想將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我們就不能允許在世界範圍內新建一座燃煤電廠。”
泰斯克說,中國正在大幅度擴大其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但他表示,更快的煤炭增長令人擔憂。“如果印度也走同樣的道路,那麼我們就遇到了嚴重的問題,”他說。“各國必須就具有約束力的目標達成一致,他們必須取消化石燃料補貼,並且他們必須轉向可再生能源。”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