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頂級能源研究人員昨天表示,到2015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美國多近50%。
清華大學環境政策教授、北京氣候政策倡議主任葉謙表示,過去五年,中國在降低能源強度和發展可再生能源能力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
但是,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中國的總體能源消耗也隨之猛增,使得可再生能源在國家總體能源結構中仍然只佔很小一部分。與此同時,他說,中國的排放量在2010年比美國高出20%,到2015年可能會高出49%。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毫無疑問,中國現在是最大的排放國,而且第一和第二名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 齊先生在布魯金斯學會關於中國低碳發展的小組討論中表示。
在中國致力於清潔能源之際,正值華盛頓準備迎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本月晚些時候的訪問,他預計將接替國家主席胡錦濤。
貿易問題可能“扼殺”美中聯合減排努力
能源部政策和國際事務辦公室東亞事務主任凱西·德爾霍塔爾表示,她預計將看到更多美中兩國聯合行動的公告。但是,她警告說,關於風能、太陽能和電動汽車補貼的貿易問題可能會“扼殺”中美兩國在能源領域34年的合作。
“從政治上講,這給我們的專案蒙上了陰影,”德爾霍塔爾說,這些專案自1978年以來一直存在。她指出,在上一個支出法案中,能源部不得不擊退一項附加條款,該條款將阻止該機構以任何方式與中國合作。
與此同時,中國正面臨並在許多情況下接受更大的壓力,要求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採取行動。在最近於南非德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國領導人接受了一項協議,該協議可能會迫使他們在2020年前承擔具有約束力的減排目標。
然而,這些目標究竟會是什麼樣子仍然不明朗。目前,中國正在制定一項承諾,以控制排放強度——即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量——但尚未表明何時可能削減絕對排放量。 齊先生指出,雖然中國的強度水平確實在下降,但總體排放量正在猛增。
在對中國到2011年結束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審查中, 齊先生的小組發現,技術發展而非結構性變化對中國的低碳績效產生了最大的影響。他說,這意味著在未來的五年裡,實現國家目標將更加困難。“容易摘的果子已經被摘完了,”他說。
他指出,政府正在研究各種情景,以確定何時可能達到排放峰值並開始絕對減排。最雄心勃勃的方案著眼於在2025年開始減排,而其他方案則呼籲等到2035年。
“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數字,”他說。“這還取決於政府人員的雄心和願望。”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