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昨天表示,中國昨天宣佈其煤炭消費量連續第二年下降,這提高了人們的希望,即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可能會比在巴黎氣候談判之前承諾的提前幾年達到排放峰值。
2014年和2015年消費量的同比下降表明,中國正走在實現其到2030年控制排放的承諾的軌道上,這一承諾幫助去年在法國首都達成了一項全球氣候協議。
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專案主任芭芭拉·菲納莫爾說:“儘管這與政府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從重工業向服務業和其他低碳產業轉型以及治理空氣汙染的總體目標非常一致,但這種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還有待觀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去年全國煤炭使用量比2014年下降了3.7%,而2014年比2013年的峰值下降了2.9%。
下降的原因是經濟放緩以及中國經濟從幫助其工業化的重工業轉向。去年,服務業首次佔本世紀國內生產總值的50%。菲納莫爾說,雖然一部分能源和碳密集型生產可能會轉移到國外,但其中大部分反映了中國基礎設施需求得到滿足後國內需求的下降。
她說,下降也是中國三年前認真開始實施清潔能源政策的證明。
她說:“2013年是中國真正對汙染宣戰的一年。” 該國政府在那一年制定了城市地區汙染控制計劃,推出了碳交易試點專案,並強制減少煤炭使用量。
儘管昨天的公告確立了煤炭消費量的下降趨勢,但它與去年披露的訊息形成對比,即自2000年以來,中國一直低估了自己的煤炭消費量。2013年使用比以前的調查更全面的方法進行的能源普查顯示,2012年中國的煤炭消費量比之前估計的增加了17%。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能源和國家安全專案主任莎拉·拉迪斯拉夫說:“這將是中國特有的問題之一。我們討論的基準是什麼?”
核算的不確定性
她說,如果世界要對中國未來在國際氣候努力方面的承諾抱有信心,就必須提高中國資料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巴黎協定》要求在2018年審查實施情況,並邀請各國在2020年修訂其2020年後的減排承諾。
拉迪斯拉夫說:“如果每個人都試圖在巴黎的基礎上提高目標,這顯然是目標,那麼您的排放量或基準資料的基本假設是什麼就非常非常重要。” “而在中國,這些資訊明顯是不可靠的。”
但拉迪斯拉夫和其他人表示,去年發現的錯誤本身就證明了中國的資料正在改進。
世界資源研究所發展中國家氣候經理宋冉平表示,他對中國報告其煤炭使用量連續兩年減少更有信心,因為它披露了之前的少報情況。
他說,兩年的趨勢意義重大。
他說:“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轉型的指標,而且治理空氣汙染的強烈意願更有可能成為一個長期趨勢,而不僅僅是一年的下降。”
他說,中國能源強度的下降部分是能源效率提高的結果。他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於3月份審議下一個五年計劃,如果繼續保持這些趨勢,中國將“有能力履行其在巴黎的承諾。”
此外,中國政府昨天宣佈,已將180萬工人從煤炭和鋼鐵行業轉移出去,以減少過剩產能。此舉表明,一個專制政府可以多麼迅速地調整其經濟,尤其是在它仍然控制著核心產業的情況下。
但是,關於昨天的報告仍然存在一些疑問。轉向更高質量和更高排放量的煤炭可能會抵消整體煤炭使用量減少帶來的碳相關好處。而中國石油和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可能全部或部分抵消了下降。
美國企業研究所專注於中國問題的德里克·西澤斯說:“很明顯,他們的經濟正在放緩,他們不需要使用那麼多煤炭,煤炭使用量的巨大增長是由非常高的工業增長推動的,而且同樣的行業(能源密集型)已經收縮或完全停止增長。”
中國工業正在衰退
他說,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排放峰值。甚至可能已經達到了峰值,儘管中國尚未說明其排放量何時會絕對下降。
但是,西澤斯說,中國排放量爆炸式增長的日子現在已經結束了。
他說:“如果他們在哥本哈根做出巴黎承諾(當時他們根本不願意做出承諾),那將是一件大事,”他指的是2009年在丹麥首都舉行的氣候峰會。“這一切都比現在晚了五年才變得有趣。”
西澤斯說,隨著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和綠色支出的暫時穩定,中國可能會聲稱自己是環保的倡導者。
這可能比世界第二大排放國能做的更多。美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託德·斯特恩將於明天在中國與同行會面,討論巴黎協議,並討論“關於氣候變化的雙邊合作、2016年國際氣候變化目標以及美國和中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
但是,儘管中國可以指出其煤炭資料和其他進展,斯特恩可能會收到有關美國最高法院上個月決定推遲實施美國環保署清潔電力計劃(這是美國巴黎承諾的支柱)的問題。
哈佛氣候協議專案主任羅伯特·斯塔文斯說,這並不是斯特恩的同行可能提出的唯一問題。
他說:“天知道,每個人都在問,‘如果有一個共和黨政府怎麼辦?美國的(承諾)會發生什麼?’” “所以雙方都在提出這些問題。”
《巴黎協定》中有旨在提高碳報告和核算透明度的條款,儘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初承擔的義務水平不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趨於一致。
西澤斯說,中國不太可能因為一項國際協議而在任何問題上提高透明度。
他說:“他們認為資訊控制是該黨掌握權力的核心要素。”
他說,重要的是共產黨是否認為在能源和環境問題上增加披露符合其最大利益,並補充說:“我認為這方面有一些暗示。”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電訊》。www.eenews.net,202-628-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