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都——九月下旬,一支白色廂型車隊沿著一條塵土飛揚的道路疾馳而下,向這個省會城市以南三小時車程的地方駛去。蔥鬱的山谷在又一個漫長而動盪的雨季之後正在乾涸。
美國和中國政府官員以及兩國最大石油和天然氣公司的要員跟隨他們的警察護送隊深入四川省。卡車交通堵塞了道路,將菜地和稻田一分為二,這些田地似乎消失在早晨的霧氣中。繞過最後一個彎道,中國石油旗幟上的太陽光芒標誌在第一口在中國頁岩盆地鑽探的水平天然氣井上方高高飄揚。
這群身穿紅色實驗服和頭戴安全帽的官方參觀者,聽著一位年輕的中國石油女發言人從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用中文,然後用英文朗讀:“四川盆地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發現和使用天然氣的地區之一,現在正成為頁岩氣開發的熱點,”她自豪地說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頁岩氣是中國最大的陸上能源前景之一,北京以及中國中部和廣闊西北地區的當地官員都將其視為如此。解鎖埋藏在地下地層中的數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意味著可以為更多城市公寓供暖,利用煤炭以外的資源發電,併為渴望能源的工業工廠提供燃料。
但政府開發中國大型頁岩氣藏的努力尚處於初期階段。國家石油公司和北京方面正在謹慎行事。中國非常清楚美國正在引發疑慮的環境隱患。地質差異使得美國的頁岩氣繁榮難以在中國複製。四川提取天然氣的水資源相對豐富,但該國糧倉的農民更需要它。四川農場供應中國 7% 的大米、小麥和其他穀物。
中國認為,開採國內頁岩氣可以在俄羅斯或其與裡海接壤的天然氣資源豐富的鄰國限制管道運輸的情況下,緩衝經濟免受供應衝擊。而且,正如在美國所證明的那樣,頁岩氣可以成為在公海中晃盪的高價液化天然氣運輸的強大競爭對手。
在美國的幫助下尋求擺脫對外國石油的依賴
“如果戰略目標是能源安全,而你現在 55% 依賴外國原油,那就會破壞國內能源安全的目標,”歐亞集團的中國分析師 Damien Ma 說。“很多公司都想增加天然氣業務。”
中國的國有能源公司被陸上天然氣意外發現的前景所吸引,這種情況以前從未發生過,而且他們並不孤單。
總部位於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龍公司、康菲石油公司、阿納達科石油公司和哈利伯頓公司——在美國政府的幫助下——正在謹慎地敦促中國監管機構放寬對外國氣田運營商的限制。這些跨國公司確信他們在頁岩盆地開採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中國有價值,他們正在以不同程度的成功接近最大的國有生產商,並提出在專案上合作的提議。
到目前為止,荷蘭皇家殼牌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簽署廣泛合作協議以幫助中國石油建設油井的西方主要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在沒有透露太多細節的情況下表示,它正在與中國石化合作在四川盆地進行勘探。據報道,英國石油公司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也在進行合資談判。
“現在判斷中國的潛力以及未來會發生什麼還為時過早。它還處於起步階段,”XTO 能源公司地質學高階副總裁 Mark Pospisil 在成都的一次能源會議上說。XTO 和埃克森美孚於 2010 年 6 月合併,建立了全球最大的頁岩氣生產商。
“這就像喬治·米切爾在 1984 年在巴奈特 [德克薩斯州頁岩礦床] 鑽了第一口井並試圖進行水力壓裂一樣,”Pospisil 在談到中國時說。
在埃克森美孚 300 億美元的賭注將頁岩氣牢牢地置於世界地圖上的二十年前,米切爾的德克薩斯州石油公司率先開發了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這是一種資源密集型工業過程,鑽井工人及其環境批評者將其簡稱為“壓裂”。
在實踐中學習“壓裂”技術
生產商將數百萬加侖的水、沙子和化學物質在高壓下注入到鑽探深度約為 8,000 到 10,000 英尺,在一個方向上接近一英里的井中。它會壓裂並“刺激”多孔頁岩、緻密氣或煤層甲烷礦床,將天然氣誘導到地表。
米切爾花了 20 年時間才從德克薩斯州東部下方的巴奈特頁岩氣田中誘匯出足夠的天然氣,使其成為一項大生意。中國希望在巨大的 81,000 平方英里的四川盆地做同樣的事情,只是速度更快。
中國透過注入資金和監管支援來建設能源基礎設施的能力意味著,到 2020 年,中國可能會在四川肥沃的鄉村地區開鑿數百口,甚至數千口油井。在未來四年內,中國石油表示計劃在與第一口井相同的區域建造 220 口天然氣井。
如果中國為頁岩氣開發商開啟閥門,那麼北部內蒙古以及中國動盪不安的西部邊疆新疆地區(遭受嚴重乾旱、缺水和分裂主義運動困擾)都有大量礦藏。
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委託去年春天釋出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擁有 1,275 萬億立方英尺(tcf)技術可採頁岩氣儲量,而美國為 860 萬億立方英尺。
但訊息人士在接受《氣候連線》在美國和中國進行的採訪時強調,像過去十年德克薩斯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野貓隊、小型獨立生產商和石油巨頭那樣鑽探數千口油井,在中國將更加困難。
“一年前,我們還在說,我們預計頁岩氣的增長將是保守和漸進的,”伍德麥肯錫北京分公司中國天然氣研究主管 Gavin Thompson 說。“十二個月後,我們沒有看到太多進展。”
秘密的環境資料
來自中國頁岩氣田的勘探、地震和環境資料模糊不清,要麼是因為監管機構沒有收集到正確的資訊,要麼是因為這些資訊被埋藏在嚴密控制的勘探和鑽井報告中。這是能源資訊署報告中強調的整個行業的擔憂,該報告由總部位於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 Advance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ARI) 研究公司起草。“油藏質量仍然不確定,而國內頁岩氣鑽井和完井服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報告稱。
那裡的分析師預測,生產達到“實質性水平”還需要 5 到 10 年的時間,但對中國石油、殼牌和其他公司提出的頁岩氣繁榮即將到來的說法提出了重要的警告。
“由於地質複雜性,我們會大幅降低預期,”ARI 報告的合著者 Scott Stevens 說,他曾在中國的天然氣專案工作了 20 年。
有時,事情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在參觀中國石油位於中國中南部成都以南的威遠現場時,當官員們觀察到看似正在進行的鑽井作業時,高聳的鑽井架中間的一根鑽桿緩慢旋轉。然而,哈利伯頓公司一名員工幾天前看到的一份進度報告顯示,工程師在鑽頭在地下一英里處斷裂後,被迫停止作業。
西方能源分析師表示,中國的頁岩氣在價格上可能會超過進口液化天然氣或從土庫曼管道運輸的天然氣,但這要等到中國在油井鑽探方面做得更好,或者聘請外部幫助。中國石油去年春天花了 11 個月才完成其第一口水平井。“那是時間和金錢,”Stevens 說。
“在美國,這看起來很容易,但我們有獨立生產商,”他補充道,指的是一群美國中小型生產商,他們足夠靈活,花費了十年時間透過反覆試驗開發頁岩氣田。
“我們也有私人礦產權。賓夕法尼亞州有數千名農民正在獲得特許權使用費,”Stevens 指出。“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政府擁有礦產權。獲得合同需要數年時間;他們不向外國人提供合同。”
在 20 世紀 90 年代,在中國將最好的機會引導給其國有公司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德士古和菲利普斯幾乎放棄了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塔里木盆地的勘探專案。
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中國能源專家馬海兵表示,中國正在慢慢開啟合作的大門。
上個月在成都,中國國土資源部和國家能源局的官員表示,政府可能會建立一個監管體系,將頁岩氣與傳統石油和天然氣區別對待。
外國人的合法准入仍然不明朗
目前,頁岩氣區塊的勘探許可證僅限於國內公司。上週,政府表示將在年底前舉行第二次拍賣。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或規模較小的勘探公司引進外國合作伙伴的難易程度仍不清楚。
“這是我們需要理清的事情,”國土資源部石油和天然氣戰略司副司長車長波說。
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它仍然依靠煤炭來滿足 70% 的電力需求,並進口石油來為其不斷增長的汽車保有量提供燃料。天然氣目前約佔中國能源消耗的 4%,但就目前而言,中國計劃到本十年末將這一比例提高到 10%。
在美國,透過推進鑽井技術和向頁岩盆地注入鉅額資金來擴大陸上天然氣資源,這有助於加速燃煤電廠的關閉。
儘管燃燒天然氣發電可以大幅減少形成霧霾和致癌的汙染物,並將碳排放量減少一半,但觀察人士表示,中國不會擱置其現有的燃煤電廠。中國在過去五年中建造了大部分現代化燃煤電廠。
隨著通貨膨脹、中國龐大住房存量的麻煩跡象以及美國和歐洲持續的經濟衰退,亞洲的經濟強國正在放緩。但其經濟在第二季度仍以 9.5% 的速度增長。
中國正在尋求一切可能的資源來保持經濟運轉。就頁岩氣而言,這與 2001 年的美國的情況類似: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國際管道正在建設中,直到對頁岩氣有更大的確定性。
“為了滿足需求增長,中國只有相當有限的選擇,”伍德麥肯錫的 Thompson 說。“要麼它繼續吸引進口天然氣,同時開發國內資源,要麼它看到需求增長在本十年末趨於平緩。”
儘管經歷了五年的談判和政治緊張局勢,一些分析師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最終將達成長期供應協議。但在那之前,在頁岩氣成為現實之前,分析師預計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將進口更多液化天然氣,並與卡達、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天然氣供應商談判合同。
政府推遲了天然氣價格改革,因為它試圖抑制通貨膨脹。因此,在 8 月份,中國向其天然氣進口商提供了回扣,以縮小他們購買液化天然氣的支出與他們在國內市場銷售天然氣的價格之間的差距。
回扣旨在促使中國石化、運營中國石油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在能源短缺期間競爭液化天然氣油輪,並更好地進入以日本和韓國需求為主導的亞太天然氣市場。
一億鄰居面臨的就業、食品和水資源問題
四川盆地是中國石油進行首次水力壓裂的地區,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近 1 億人居住在四川省及其鄰近的特大城市重慶。該盆地延伸至雲南南部和湖北東部,長江流入該地區的支流,滋養著這片土地。
工業發展正在迅速侵佔中國石油正在勘探天然氣的鄉村地區。為數百萬農民工在家門口附近地區帶來工廠、鋼鐵廠和薪酬可觀的服務業工作是中國“經濟再平衡”的一部分。
上個月,當美國和中國石油行業官員的車隊沿著擁擠的雙車道道路向前推進時,一股股濃煙從山坡上的一家鋼鐵廠中噴出。一座未完工的橋樑橫跨山谷。出現了一個簡易煤礦,幾英里外,一輛滿載泥土的卡車衝出道路,向峽谷傾斜。
農場越來越緊密地嵌入景觀中。中國的主食產於此地——十分之一的豬肉,以及養活 13 億人口所需的穀物和油料。水資源豐富,但在整個地區分佈不均。
“只要看看中國的五年計劃,就會發現其中到處都是水資源問題,”總部位於芝加哥郊外的天然氣技術研究所總經理 Guy Lewis 說。“它在中國的發展方式可能取決於他們對技術的選擇。”
中國石油計劃到 2015 年在該盆地的這個角落至少建造 200 口油井。這將創造就業機會。它也將擠壓景觀和居住在那裡的人們。
很少有道路和管道被建造用來輸送大量的水、沙子和鑽井泥漿進出。關於廢水處理或當地河流的使用,幾乎沒有規則。據業內人士稱,為了在這個城市化的鄉村地區、在農場旁邊鑽井,必須在單個鑽井平臺上建造多口油井,而且水迴圈利用將成為常態。
總部位於北京的清潔空氣任務部隊首席亞太代表宋明在一次採訪中表示,優質農田和頁岩氣開發可以共存。
“我們有足夠的技術來確保它們共存,但他們必須正確地去做,”曾在殼牌工作 25 年的化學工程師宋明說。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