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加強二氧化碳捕獲技術研究

中美兩國達成新協議,或將促進二氧化碳汙染捕獲技術研究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倫敦——多年來,能源公司一直告訴我們不必擔心。沒錯,不斷增加的碳排放威脅著全球變暖——但技術,特別是碳捕獲與封存(CCS)技術,將成為救星。

問題在於,關於CCS的討論很多,但行動卻很少,大規模實施的專案寥寥無幾。

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因為近年來在CCS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中國和美國,本月簽署了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協議——其中一半聚焦於CCS。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CCS背後的理念是從電力公司和水泥廠等大型汙染源處捕獲碳排放,然後將二氧化碳透過管道輸送到地球表面以下的深層儲存腔中,或者回收排放物用於生物燃料的生產。

儘管存在各種地緣政治競爭和貿易爭端,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和美國都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合作意願。

今年2月,兩國發表聯合宣告,強調“鑑於關於氣候變化及其日益惡化的影響的壓倒性科學共識”,迫切需要削減化石燃料的使用。

本月在北京簽署的協議確立了中國國有能源公司和美國大學之間在廣泛的CCS相關技術方面的合作研究計劃,包括二氧化碳儲存技術以及將捕獲的排放物與藻類結合以產生能源。

全球範圍內CCS專案的實施一直受到各種技術問題、高成本、能源公司和政府之間關於誰為研發付費的爭論以及許多國家監管不確定性的困擾。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是一個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獨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推廣CCS技術的使用。該機構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建設或運營的21個大型CCS專案每年總共能夠捕獲高達4000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每年減少800萬輛汽車上路。

儘管CCS的使用正在擴大,但其應用規模仍然遠未達到能夠大幅削減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所需的程度。大多數CCS專案位於美國、中國和加拿大,歐洲則遠遠落後。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負責人Brad Page表示,如果要實現普遍認可的到本世紀中葉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比1990年水平高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就必須大力推進CCS技術。“為了使這項低碳技術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需的規模,更多國家需要趕上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等地的進展,這些國家正在以強勁的速度啟動CCS專案,”他說。

Page補充說,CCS必須得到明確的政府政策支援——特別是在歐洲,那裡迫切需要更靈活的資金和政策安排。

本月早些時候,國際能源署(IEA)呼籲實施更多CCS專案。國際能源署表示,在煤炭(汙染最嚴重的燃料)使用量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增加之際,此類專案尤為重要。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Daily ClimateThe Daily Climate是由非營利媒體公司環境健康科學(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出版的氣候變化新聞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