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在梳理毛髮時進行不尋常的握手行為的黑猩猩可能正在炫耀一點文化。
這些黑猩猩握手似乎只在部分靈長類動物中可見,並且似乎在不同群體之間有所不同,而這種不同並不取決於遺傳或環境。這使得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成為解釋握手發生的原因和方式的一種可能。
“我們認為這至少表明黑猩猩不僅僅是本能地或基於遺傳傾向來對環境做出反應,”該研究的研究員,荷蘭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博士生埃德溫·範·列文說。範·列文告訴 LiveScience,他們也不是在真空中學習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們可以擁有共同的社群傳統,”他說。
握手和梳理毛髮
黑猩猩梳理毛髮是為了建立聯絡、放鬆身心和擺脫討厭的昆蟲。但在一些群體中,這種抓蝨子的行為伴隨著頭頂上方的握手。一隻黑猩猩會抓住另一隻黑猩猩的手,並將它們相連的手舉向天空。然後,猿類會用空閒的手互相梳理毛髮。[觀看黑猩猩握手梳理毛髮的圖片]
這種行為最初是在坦尚尼亞的一群黑猩猩中發現的,並且至少在其他 15 個群體中也觀察到。與此同時,一些黑猩猩群體在梳理毛髮時從不進行握手。範·列文說,目前尚不清楚這種差異是純粹的社會性的,還是存在遺傳或環境因素可以解釋它。
在尚比亞的 Chimfunshi 野生動物孤兒院信託基金 (CWOT),多個半野生黑猩猩群體生活在 50 至 200 英畝的森林圍欄中。這些黑猩猩中大約一半是從野外救出的,另一半是信託基金救出的媽媽們所生的。這種動物的混合意味著群體之間不存在像在野外相關家庭中看到的那種主要的遺傳差異。
黑猩猩也共享相同的環境,儘管它們被柵欄隔開,彼此看不到。範·列文說,這使得它們成為確定社會差異原因的完美測試案例。
初級的文化?
範·列文和他的同事在 2010 年至 2012 年間觀察了黑猩猩超過 1000 個小時,記錄了靈長類動物的梳理行為。他們發現,在保護區的四個群體中,有兩個群體從不握手梳理毛髮。
另外兩個群體非常熱衷於握手,但即使在這裡,也存在差異。第 1 組幾乎總是掌對掌地握手,而第 2 組則將手腕互相鉤住。保護區科學家的額外觀察表明,這些行為已經持續了至少九年。[觀看黑猩猩梳理毛髮的影片]
範·列文說,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幼年黑猩猩從它們的長老那裡學習握手。研究人員發現,大約 80% 的情況下,幼年黑猩猩首先與它們的母親一起練習握手梳理毛髮。
範·列文說,這種行為是長期存在的,並且似乎是代代相傳的,這一事實表明,握手可能是一種初級的文化形式。其他研究發現,不同的黑猩猩群體使用工具的方式不同,表明存在類似的文化差異,但他說,這是群體之間不同社互動動的首個例子。
“這可能表明黑猩猩至少有能力以更大的靈活性來應對它們的環境,”範·列文說。“這是社會靈活性,這當然是我們肯定在人類身上看到的。”
研究人員今天(8 月 28 日)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 B》雜誌上報告了他們的工作。
版權所有 2012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