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研究機構被判無罪,未違反動物繁殖禁令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裁定,路易斯安那州一家允許其黑猩猩在圈養狀態下繁殖的動物研究機構並未違反繁殖禁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作者:自然雜誌的梅雷迪思·瓦德曼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高階官員得出結論,儘管在2000年至2010年期間,該中心有130只幼崽出生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有的父母(見“實驗室繁殖的黑猩猩違反禁令”),但一家主要的黑猩猩研究中心並未違反該生物醫學機構的繁殖禁令。

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外研究辦公室進行的評估,並由《自然》雜誌根據美國資訊自由法案獲得,認為拉斐特路易斯安那大學的新伊比利亞研究中心(NIRC)並未違反這項為期17年的禁令,原因有二。首先,該中心在此期間的3-4%的死亡率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援的其他黑猩猩中心的死亡率相符。其次,該中心並未因這些出生而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收取額外費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基於……人口普查的減少和成本的增加……NIRC 沒有違反[NIH]暫停令,”該檔案指出。它還認為,NIRC 的避孕計劃——該計劃稱在 2010 年之前的幾年中,平均年度懷孕率從 1995 年的 50% 下降至 13%——對於防止聯邦擁有的黑猩猩群體懷孕“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它指出,NIRC 已承擔了幼崽的所有權,這是其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書面協議所要求的。

路易斯安那州中心擁有約 350 只黑猩猩,其中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擁有 111 只。該機構每年向該中心支付超過 100 萬美元,以維持其自己的動物並支援另外約 100 只黑猩猩。由於終身維持黑猩猩的成本很高,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自 1995 年以來一直實施繁殖禁令。在相關期間,NIRC 使用的避孕方法包括:在社會群體允許的情況下將雄性和雌性分開飼養;對選定的雄性進行輸精管切除術;以及使用可植入的孕激素 Norplant 和宮內節育器。

正在進行的努力
NIRC 臨時主任詹姆斯·布蘭查德本週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NIRC 過去兩年的懷孕率不到 1%。他寫道,這“反映了我們為負責任地管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黑猩猩種群所做的持續努力。”

但是,美國人道協會動物研究問題副總裁凱瑟琳·康利說,該機構首先透過公共記錄法得知這些出生,她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用來確定是否違反禁令的標準——該中心的成本或總人口是否增加——是“不可接受的”。她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如何解釋 NIRC 是否繁殖黑猩猩是極具誤導性的。” “它應該基於是否發生了繁殖。”

康利指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個工作組目前正在確定該機構未來資助黑猩猩研究的標準,以回應美國醫學研究所在去年釋出的一份報告,該報告的結論是侵入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必要的。此外,國會正在審議一項將結束對大型猿類進行侵入性研究的法案(見“結束美國黑猩猩研究的法案獲得進展”)。康利說,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官員“不希望顯得他們沒有正確監控情況”。

但是,紐約州加里森黑斯廷斯中心的一位生物倫理學家格雷戈裡·凱布尼克說,暫停期間繁殖率的下降表明“黑猩猩在繁殖,但 NIRC 可以說不是在繁殖它們”。

但是,他補充說,“儘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這裡所做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法律的文字範圍內,存在一定的拖延。最終,他們需要與更大的倫理辯論達成一致。”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本文於 2012 年 8 月 24 日首次發表

Meredith Wadman, a staff writer for Science, has covered medical research politics for 20 years. Her book The Vaccine Race: Science, Politics and the Human Costs of Defeating Disease (Viking, 2017) will be out in paperback in February.

More by Meredith Wadm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