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避孕、工業化農業和日托出現之前,與生育能力較弱的同齡人相比,選擇生育眾多子女的婦女和男子面臨著早逝。在同類研究中規模最大、最全面的研究中,奧地利康拉德·洛倫茨行為學研究所的達斯汀·佩恩和猶他大學的肯·史密斯研究了1860年至1895年間結婚的21684對摩門教夫婦的記錄,以檢驗家庭規模與生存之間的權衡。
佩恩說:“在生育方面投入更多的個體必須在壽命方面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你能有多少孩子。”
就人類而言,考慮到懷孕、分娩和母乳餵養的壓力,女性自然被認為會因生育而付出健康代價,但男性是否如此的證據一直存在爭議且不一致。先前對歐洲貴族的研究表明,他們沒有因養育家庭而付出代價。然而,其他調查暗示,前工業社會中的大多數男性並沒有那麼受庇護,例如,他們家中的孩子越多,可能就越容易感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佩恩和史密斯發現,生育更多子女與父母雙方的生存率下降有關,儘管這種影響在女性身上更為明顯。50歲以後,後代的數量對父親死亡的可能性沒有影響,但繼續對母親的死亡率產生影響。男性和女性之間成本的這種差異符合進化論的解釋,即女性在選擇配偶時往往比男性更挑剔。
此外,父母的後代越多,每個孩子存活到生育年齡的可能性就越小。史密斯推測,大家庭中的孩子可能沒有像其他家庭那樣長時間或根本沒有進行母乳餵養,因此可能沒有獲得透過母乳傳遞的免疫力。他補充說:“或者,僅僅是因為在大家庭中,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並非所有孩子都能獲得那麼多資源。”
史密斯說,這些發現可能有助於闡明“更年期進化的question”,人類會經歷更年期,但黑猩猩和許多其他物種不會。更年期可能使女性在生育對她們的健康或任何後代有害的年齡左右停止生育。相比之下,男性不會經歷更年期,“因為正如我們所證明的那樣,男性的生育健康成本遠低於女性,”史密斯說。
有趣的是,資源匱乏的環境,例如前工業時代的摩門教徒所面臨的環境,可能對女性的內在心理施加了選擇壓力,這至少部分解釋了為什麼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生育率如此之低。
佩恩博士說:“我們在人類生殖方面一直試圖解釋的其他問題之一是,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女性一旦獲得避孕措施或更多教育,生育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少。”“如果女性在生育方面比男性付出更高的代價,那麼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當她們控制自己的生育時,她們會生育更少的孩子。”
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人類遺傳學家艾倫·位元爾斯說:“作者們進行了一項富有想象力且非常有用的研究。”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行為生態學家鮑比·洛說:“這裡有趣的是,它證實了人類與眾不同的一些方式。”“在大多數物種——尤其是大多數哺乳動物——中,死亡更多、更早的是雄性而不是雌性。”
佩恩和史密斯本週透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報告了他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