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根據四月份發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回憶童年記憶可以使人們的行為更加合乎道德。
在哈佛大學的弗朗西斯卡·吉諾和斯里達裡·德賽進行的一系列實驗中,當參與者積極回憶他們的童年(而不是他們的青少年時期)時,他們更可能幫助實驗人員完成額外的任務,嚴厲評判不道德行為並向慈善機構捐款。無論記憶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效果都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物件沒有創傷史。
這些回憶似乎喚起了一種更高的道德純潔感。年輕人可能行為特別合乎道德,也可能不合乎道德,但童年往往意味著純真——一種影響行為的心態。“在思考人們透過非常簡單的干預措施來遵循他們的道德指南針的方式方面,這是一項很有希望的研究,”吉諾說。可能的應用可能包括張貼地鐵標誌,鼓勵人們回憶起小時候的樣子,或用毛絨玩具裝飾工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