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癌症是被忽視的疾病

較貧窮國家的護理質量和生存率一直滯後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兒童癌症的治療是腫瘤學方面成功的案例之一,五年生存率從1960年代的30% 飆升至現在的80%——至少在高收入國家是如此。

但在今天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系列文章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警告說,近年來,在生存率的提高和長期副作用的緩解方面,進展均已停滯——而且超過90%的死於癌症的兒童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研究人員表示,關鍵不僅在於需要開發治療目前無法治癒的兒童癌症的新藥:治療方法還需要更溫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超過40%的兒童癌症倖存者會經歷治療帶來的終身副作用。蒽環類藥物用於治療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癌症,可能會損害心臟;鉑類藥物廣泛用於治療某些腫瘤,可能會導致耳聾。即使是毒性較低的靶向療法,透過阻止腫瘤中血管的生長來減緩癌症的擴散,也可能透過阻止其他血管在兒童時期的關鍵時刻正常發育而損害兒童。

然而,在較貧窮的國家,情況更加糟糕,在這些國家,死於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的兒童比死於癌症的兒童更多——導致癌症被忽視。訓練不足的醫生、不充分的診斷工具以及缺乏獲得療法(甚至是姑息治療)的途徑,都加劇了這個問題。

論文中強調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是資料收集。在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地區,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知之甚少。根據其中一項研究,在非洲,可靠的癌症登記處僅覆蓋了1%的人口。

國際癌症治療與研究網路(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主席、其中兩項研究的合著者伊恩·麥格拉斯說,在發展中國家,癌症診斷對大多數兒童來說仍然是死刑判決。但這些數字僅僅是估計值,因為該疾病被嚴重低估。

作者寫道,可以做出許多改進,包括在較貧窮的國家更好地培訓衛生工作者;利用網際網路將當地病理學家與國際專家聯絡起來以改進診斷;以及在每個國家建立至少一個癌症中心。

擁有關於癌症發病率的可靠資料可能會增加地方決策者的壓力。例如,在2006年,墨西哥制定了一系列醫療保健改革,並建立了49個兒科癌症專案,促進了獲得治療的機會,並降低了患者放棄療程的比率。

哈佛大學全球公平倡議主任費利西婭·瑪麗·克瑙爾(位於馬薩諸塞州波士頓)說,彌合癌症差距事關健康和公平,“可以極大地幫助減少兒童死亡的這一主要原因”。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3年2月21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