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30多年後,該站點周圍18英里半徑的區域幾乎完全沒有人跡——為野生動物創造了一個避難所。但科學家們對該區域(稱為隔離區)殘留輻射對動物種群的影響存在分歧。一項新的分析基於對動物在該區域不同部分實際接受劑量的估計,支援了輻射最高的地區哺乳動物最少的假設。
“我們看到的影響與關於輻射的傳統觀點一致,”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家蒂莫西·穆索說,他是《科學報告》新研究的合著者。“令人驚訝的是,花了這麼長時間才開始以嚴謹、全面的方式看待這個問題。”
該論文重新分析了2009年收集的資料。當時,同一批研究人員使用雪地足跡來估計隔離區300平方英里範圍內161個地點的12種哺乳動物(從老鼠到馬到野豬)的丰度。他們發現在背景輻射較高的地區,哺乳動物較少。然而,隨後的兩項研究發現輻射水平與哺乳動物丰度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但穆索及其同事表示,所有三項研究都過於簡單地分析了輻射暴露。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之前的研究僅依賴於環境輻射的測量。為了進行重新分析,研究人員使用了他們最初的哺乳動物計數——但他們估計了這些動物一生中可能接受的總輻射劑量,結合了關於每個物種的資料(包括活動範圍、飲食和壽命)以及基於土壤樣本和關於動物如何接觸放射性分子的計算的輻射水平。
他們再次發現,計算結果顯示輻射較高的地點哺乳動物較少。穆索說,過去的許多研究已將估計水平的輻射暴露與有害的遺傳、生理和生殖影響聯絡起來。
安大略省麥克馬斯特大學的放射生物學家卡梅爾·馬瑟西爾說:“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做得很好,我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我自己的實驗室也使用這種方法重新分析了來自福島以及切爾諾貝利的資料,它給出了輻射暴露與危害風險之間更有意義的關係。”
但根據佐治亞大學野生動物生態學家詹姆斯·比斯利(過去衝突研究的合著者)的說法,該論文存在“嚴重缺陷”——主要是在作者如何估計動物丰度方面。他說,他們最初的測量地點在空間上分佈不適當或不夠廣泛,無法得出關於整個區域的結論。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法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所的放射生態學家卡琳·博熱蘭-塞耶承認,不確定性仍然存在。然而,她說,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更準確的方法來建立輻射暴露與影響之間的聯絡,理想情況下可以指導未來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