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以下文章經The Conversation許可轉載,The Conversation是一家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是道德和善良的。他們也認為對伴侶不忠是錯誤的。那麼,作弊者在不忠之後如何自處呢? 瞭解他們如何調和自己的不檢點行為與對自身的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為什麼“好人”也會出軌。
認知失調理論預測,當個人的想法和行為不一致時,必須做出讓步。您有沒有想過,鑑於我們對“煙條”與癌症之間聯絡的瞭解,為什麼現在還會有人吸菸? 吸菸者知道吸菸會導致癌症,但可能會透過說“我抽的不多”或“我的奶奶每天抽兩包煙,活到90歲!”來合理化。 透過提出這些理由,人們能夠保持他們的行為和態度是一致的印象。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同樣,作弊者可能會盡量減少不忠行為的重要性,以此來應對他們明知自己做錯了事的感覺。發表在《社會與人際關係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的作者提出,作弊者對自己的不檢點行為感到難過,但試圖透過將他們過去的不忠行為重新定義為不尋常或非常規的行為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實驗
為了檢驗這個想法,研究人員在四個不同的實驗室實驗中隨機分配人們“忠誠”或“不忠誠”的角色。 現在,您可能想知道如何在心理學研究中讓人對他們的伴侶作弊(或不作弊)。 即使研究人員可以在實驗室中建立這樣的分組,您也可能會認為他們可能不應該這樣做(您知道,出於倫理原因)。 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了一個事實來避開這些問題,即當您處於戀愛關係中時,您可能仍然會與您覺得有吸引力的其他人互動,並且您與有吸引力的其他人互動的程度可以算作一種輕微的不忠行為。
參與者被指示回憶一段過去的戀愛關係,然後回憶一下他們在戀愛關係中被吸引的另一個人,而不是他們過去的伴侶。 例如,如果《老爸老媽浪漫史》中的泰德是這項研究的參與者,他將被要求回顧他與維多利亞(現已結束)的關係,並反思當他與維多利亞在一起時,他有多少次想到羅賓、與她互動並與她調情,方法是透過回答“不忠量表”上的問題。
這裡是真正聰明的部分:參與者被給予“虛假反饋”(或不準確的資訊),讓他們認為他們在過去的不忠行為方面高於或低於其他參與者的平均水平。 因此,如果泰德在這項研究中被分配到“不忠”的條件,他會被認為他過去與羅賓的互動特別頻繁和親密——本質上,與其他完成不忠量表的人相比,他對維多利亞相對不忠。
結果表明,被認為不忠的參與者比“忠誠”條件下的參與者有更多的負面情緒。 那些被認為不忠的人也更可能報告他們不喜歡自己。 簡而言之,他們對自己的不忠行為感到不安。 他們也傾向於淡化自己的不忠行為,報告說這並不重要,也不能代表他們(“這不是我通常的樣子”)。
簡而言之,人們知道不忠是錯誤的,但有些人仍然會這樣做。 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通常會對此感到非常糟糕。 但是,透過各種形式的認知上的花招,作弊者能夠無視他們過去的不檢點行為,從而感覺更好。 由於負面後果,至少在他們對自己的感覺方面,被削弱了,也許他們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且未來可能容易再次作弊。
Benjamin Le 不為任何可能從本文中受益的公司或組織工作、為其提供諮詢、擁有股份或接受其資助,也沒有任何相關的隸屬關係。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