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彩虹

黑白照片變成彩色

Steven Dakin對東玫瑰鸚鵡灰度影像的錯覺著色(原圖來自www.animal.photos.com)。

Steve Dakin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七月份,網際網路上瘋傳一張照片,照片中是一群小學生。孩子們穿著深色短褲和彩色T恤,看起來正在享受一次郊遊,可能是去動物園或自然保護區。在影像的中心,一個穿著黃色T恤的女孩蹲著,手裡拿著一隻中等大小的烏龜,對著一個正在拍照的成年人。面帶微笑的同學們穿著配套的白色、綠色、紅色和藍色T恤,聚集在女孩和烏龜周圍。乍一看,這張合影似乎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背景和孩子們衣服上的許多色調都不是真實的顏色。這張看似色彩斑斕的影像實際上是黑白的,上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彩色網格。

這種被稱為“顏色同化網格錯覺”的藝術效果由數字媒體藝術家和軟體開發人員 Øyvind Kolås創造,它與其他引起錯覺色彩的視覺效果有關,例如蒙克錯覺霓虹色彩擴散水彩錯覺。這種色彩上的欺騙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視覺系統處理顏色的解析度遠低於形狀。

塞尚畢加索的粉彩和水彩畫家都利用我們粗糙的色彩感知來擺脫線上內著色的束縛。相反,藝術家們經常以模糊、不精確的方式將顏料塗抹在物體和人物上,而不太在意描繪的邊界。視覺大腦對此毫不動容,將正確的顏色分配給相關的形狀,觀察者對此一無所知。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原始影像中縱橫交錯的網格對於這種誤解並非至關重要。走紅網路的特定影像也不是。Kolås已經展示了許多其他灰度影像的類似效果,透過在這些影像上疊加彩色線條、波點甚至文字。彩色線條、波點甚至文字。本專欄中的影像說明了精細的彩色網格疊加在兩隻東玫瑰鸚鵡(澳大利亞長尾鸚鵡)的黑白照片上,如何將鳥類令人眼花繚亂的色調恢復到我們的感知中。

模糊視線會使這種錯覺更加引人注目,因為這進一步降低了視覺系統顏色處理的質量。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上述照片的錯覺色素沉著,請嘗試眯起眼睛、摘下眼鏡或用眼角偷看這些鳥。

Susana Martinez-Conde 是紐約州布魯克林州立大學下城健康科學大學的眼科、神經病學、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她是Prisma獎獲獎作品《心靈的詭計》(Sleights of Mind)的作者之一,合作者包括Stephen Macknik和Sandra Blakeslee,也是《錯覺冠軍》(Champions of Illusion)的作者之一,合作者為Stephen Macknik。

更多作者:Susana Martinez-Conde

Stephen Macknik 是紐約州布魯克林州立大學下城健康科學大學的眼科、神經病學、生理學和藥理學教授。他與Susana Martinez-Conde和Sandra Blakeslee共同撰寫了Prisma獎獲獎作品《心靈的詭計》。他還是《錯覺冠軍》的作者之一,合作者為Susana Martinez-Conde。在Twitter上關注Macknik @stephen_macknik

更多作者:Stephen Macknik
SA Mind Vol 30 Issue 6本文最初以“追逐彩虹”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30卷第6期 (), p. 66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2019-16XVMdAAoF2YWWpK5uya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