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彩虹:全光譜光伏

從紅外線到紫外線,一種新型光伏材料響應太陽光的全部光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陰天是太陽能的敵人。大多數光伏電池僅對太陽光譜中相對狹窄的部分做出響應——而這恰好是雲層傾向於阻擋的部分。製造商透過在電池中分層不同的材料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會使它們更加昂貴。

在化學家馬爾科姆·奇索姆的領導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個團隊採取了不同的方法。他們用金屬鉬和鎢原子摻雜了一種常用於半導體應用的聚合物,稱為寡聚噻吩。結果得到了一種物質,它可以響應波長從 300(紫外線)到 1,000 奈米(近紅外線)的光產生電力。相比之下,傳統的矽基電池在 600(橙色)到 900 奈米(深紅色)的範圍內功能最佳。這種聚合物之所以能在如此寬的範圍內工作,是因為它既能發生熒光,也能發生磷光。

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材料只會發出熒光:陽光照射到它們時,會將電子激發到更高的能量狀態,然後它們會落回基態併發出光。(通常,熒光並不明顯——發射光的波長在紅外光譜中,或者光太微弱而無法在陽光下看到;一些太陽能電池設計會重複利用光來提高效率。)其中一些電子被激發到足以從它們周圍的原子中掙脫出來;這些電子可以作為電流的基礎。
但是電子不會自由停留太久——只有萬億分之一秒。它們可能會在發揮任何有用作用之前落回基態。這是太陽能電池無法以 100% 效率執行的原因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奇索姆和他的團隊開發的聚合物也像夜光玩具一樣發出磷光。在磷光中,電子保持能量的時間比在熒光中更長,因此保持自由的時間也更長,達到微秒級。儘管根據他們的計算,團隊預計該材料會發出熒光,但他們在測試後才看到磷光。
摻雜是造成差異的原因。鎢和鉬都是金屬原子,與單獨的聚合物相比,它們具有更多可用於導電的電子。此外,金屬的電子構型允許更長壽命的自由電子。

該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10月7日刊上描述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已將這種聚合物鋪設成薄膜,類似於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薄膜。但研究人員距離實際裝置仍有數年之遙。奇索姆希望,即使這些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不如矽,但最終它們的生產成本會更低。

注意: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追逐彩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