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們說,長期在德國一家寶庫展出的查理曼大帝遺物,很可能是這位法蘭克國王的真實遺骸。
上週二(1 月 28 日)是查理曼大帝於公元 814 年去世 1200 週年的紀念日。為了紀念這個日子,亞琛大教堂的一組科學家總結了自 1988 年以來對這位國王遺骸進行的研究。
就像許多聖人的遺體散落在各處聖髑箱中一樣,查理曼大帝也沒有被完整地安葬。(查理曼大帝實際上在 12 世紀被“偽教皇”帕斯卡爾三世封為聖徒,儘管羅馬教廷拒絕了他的聖徒身份。)蘇黎世大學進化醫學中心負責人弗蘭克·呂利說,如今,這位國王的大部分遺骸屬於德國西部亞琛大教堂的寶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國王的遺骸碎片
查理曼大帝的部分頭骨被儲存在亞琛一個裝飾精美的珠寶半身像中,上面鑲嵌著黃金和白銀。這座教堂——原為查理曼大帝的帕拉丁禮拜堂,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也是這位國王的手臂和腿骨遺物以及包含大部分遺體的漢白玉石棺的所在地。查理曼大帝的較小骨骼碎片可能在幾個世紀以來被分發到其他地方;布拉格一座 14 世紀的教堂甚至聲稱擁有查理曼大帝的一些牙齒。[宗教之謎:8件據稱是耶穌的遺物]
儘管科學家們無法最終確定這些骨骼的真偽,但過去 26 年來科學家們在亞琛檢查的碎片,都指向與查理曼大帝的匹配。
呂利在給《生命科學》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證據表明,分離的骨骼與石棺中的骨骼相符,而且它們屬於一位年長的男性個體。”
“對於這種骨頭總是存在疑問,但我仍然非常確信(但不是 100%),它們可能屬於他,”呂利寫道。
一個高個子的老人
查理曼大帝有時被稱為“歐洲之父”,他在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後期瓦解後,穩定了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除了是一位偉大的軍事領袖之外,他還開創了卡洛林文藝復興,這是一場以藝術繁榮和教育改革為標誌的文化復興。當教皇利奧三世於公元 800 年聖誕節為他加冕時,查理曼大帝成為第一位神聖羅馬皇帝。
儘管他是“矮子丕平”的兒子,但據說查理曼大帝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體格。呂利參與了 2010 年發表在《經濟學與人類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對這位國王脛骨的研究,發現查理曼大帝的身高約為 6 英尺(1.84 米),比當時 98% 的人口都要高。
查理曼大帝去世時已經 70 多歲了,呂利和同事們說,這些骨頭屬於一位年長的男性。歷史記錄(如查理曼大帝朝臣艾因哈德撰寫的傳記)表明,這位國王晚年可能走路時腿有點跛,科學家們確實在膝蓋骨和跟骨上發現了骨性沉積物。儘管人們認為這位國王死於肺炎,但研究人員在查理曼大帝的骨骼中沒有發現該疾病的證據。
呂利說,目前還沒有計劃對查理曼大帝的骨骼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但有關科學家總結的新聞稿指出,DNA 分析最終可能有助於確認已知的聖髑箱中的骨骼屬於同一個人。
版權所有 2014 生命科學,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本材料不得釋出、廣播、重寫或再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