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攻擊:如何正確運用人身攻擊

一項新理論解析了修辭中公正與不公正的個人批評用法

一位醫生 建議她的病人減肥,病人心想:“如果我的醫生真的相信這個,她就不會這麼胖了。”一位影迷批評湯姆·克魯斯的新片,因為克魯斯是科學教徒。一位房主無視鄰居關於草坪護理的建議,因為鄰居是... 你能想到的:民主黨人、共和黨人、基督徒或無神論者。這些例子說明了人身攻擊的經典用法,在這種攻擊中,論點被拒絕或提出,是基於個人的性格特徵,而不是基於贊成或反對該主張的理由。

將焦點放在爭論者或被討論者身上會分散我們對重要問題的注意力。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不應該專注於個人的性格,而應該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醫生的建議在醫學上是否合理?克魯斯的電影是否有趣?鄰居的草坪是否健康?與此同時,人身攻擊也可能不公平地詆譭一個人,特別是因為這種批評往往是有效的。

儘管長期以來,人身攻擊論證一直被認為是推理錯誤,但最近的一項分析表明,情況並非總是如此。在他的新書《媒體論證:辯證法、說服和修辭》中,溫尼伯大學哲學家道格拉斯·沃爾頓提出,人身攻擊等謬論最好被理解為完美論證的扭曲或腐敗。關於人身攻擊,沃爾頓認為,儘管這種攻擊通常是謬誤的,但當性格批評直接或間接地與所表達的觀點相關時,它們可能是合法的。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果沃爾頓是對的,那麼清楚地區分這些情況對於評估人們對我們對他人的陳述的有效性至關重要。良好或公正地使用人身攻擊批評實際上應該說服我們,而不合理的使用則不應該。

腐敗
我們應該忽略哪些人身攻擊論證?在所謂的辱罵性人身攻擊中,有人辯稱,因為一個人品行不端,我們就不應該接受這個人的主張。例如,在1800年的總統競選中,約翰·亞當斯被稱為“傻瓜、十足的偽君子和肆無忌憚的壓迫者”。另一方面,他的競爭對手托馬斯·傑斐遜則被認為是“未開化的無神論者、反美國人、無神論法國的工具”。像這樣的指責很容易扼殺關於哪位候選人可能成為好總統的明智政治討論。

另一種不正當的人身攻擊形式是“你也一樣”版本,即“你也一樣”的詭辯,它試圖透過指責某人未能遵循自己的建議來詆譭其主張。超重醫生開減肥藥的例子就屬於這一類。它的使用是不公平的,因為畢竟,減肥是有充分理由的,而醫生未能聽從自己的建議這一事實不應勸退其他人嘗試遵循它。

另一方面,對克魯斯的攻擊體現了“毒化井水”,這是另一種人身攻擊方式,即在聽眾有機會對某個主題形成自己的意見之前,就發起性格攻擊——在本例中,是克魯斯的電影。如果成功,提醒聽眾克魯斯與科學教有關聯將使聽眾對這部電影產生偏見。這種偏袒是不合理的,因為克魯斯的宗教信仰與他的演技或電影的娛樂價值無關。

公正使用
那麼,哪些型別的人身攻擊可能是合理的呢?沃爾頓認為,當對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提出的主張與所推匯出的結論相關時,人身攻擊是有效的。例如,考慮一下前紐約州州長艾略特·斯皮策,他被竊聽器抓到安排花4300美元僱傭一名妓女。由於這種行為與斯皮策的反腐平臺背道而馳,因此揭露這種行為將阻止斯皮策成功執政;因此,批評他性格的這一方面是相關且公正的。在早些時候的1987年醜聞中,電視佈道家吉米·斯瓦加特被發現在一家汽車旅館裡與一名妓女在一起。由於他的行為削弱了他的佈道和作為基督教榜樣的地位,因此基於此事件的性格攻擊是恰如其分的。

在另一個案例中,當比爾·克林頓總統在國家電視臺就他與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的婚外情撒謊時,指責他是騙子並非完全不公正。儘管支持者可能會辯稱,克林頓的性生活與他的執政能力沒有直接關係,但他堅持真理的能力肯定可能有關,而且他在此次場合撒謊的意願可能會讓人質疑他在其他問題上的言論的真實性。

當然,我們不應該否定任何人所說的一切,無論他或她被詆譭得多麼厲害。一個人在某個場合撒謊或行為不當並不意味著他或她一直撒謊或行為不當。同樣,對一個人性格的批評不應阻止進一步審查手頭的論點。畢竟,哪個立場是正確的通常與一個人的性格或行為無關。

瞭解人身攻擊是如何運作的可以幫助我們評估我們應該忽略哪些人身攻擊,以及我們應該考慮哪些人身攻擊。問問自己:政治候選人的性格或行為與他或她在職期間的表現能力有多大關係?任何人的過去或群體從屬關係與該人提出的主張或該個人在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有多大關係?如果基於性格的攻擊與這些更大的問題無關,那麼最好忽略它們。相反,我們應該關注真正重要的:一個人在斷言什麼?他或她為什麼提出特定的觀點,以及該觀點是否站得住腳?

這個故事最初以標題“性格攻擊”印刷。

(延伸閱讀)

  • 《媒體論證:辯證法、說服和修辭》。道格拉斯·沃爾頓著。劍橋大學出版社,2007年。

  • 《成為批判性思考者:使用者友好手冊》。第五版。雪莉·迪斯特勒著。普倫蒂斯·霍爾出版社,2008年。

SA Mind Vol 19 Issue 3本文最初以標題“視角:性格攻擊”發表於SA Mind 第19卷第3期(),第1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608-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