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粒子物理實驗室尋求慈善捐款

該實驗室設立了一個基金,用於資助“額外”專案,如教育、技術轉移和藝術活動

募款界有一句格言:大捐助者喜歡支援宏大的想法。而沒有哪個想法比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更宏大了。該組織利用其粒子對撞機來探測宇宙的基本結構,現在已註冊了一個慈善基金會,為其教育、技術轉移和藝術活動籌集資金。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並非唯一一家尋求捐款以資助核心研究範圍之外專案的機構。這種趨勢在大型歐洲研究機構中正在興起。位於德國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正在將其募款重點從行業贊助轉向私人捐款。而位於法國卡達拉舍正在建設中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正在制定一種方法來處理其已收到的捐款。沒有人知道這些努力會結出什麼果實——個人是否真的願意向不專注於醫療解決方案的科學慈善機構慷慨捐款。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開發辦公室主任馬泰奧·卡斯托爾迪表示,對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來說,現在是成立慈善基金會的最佳時機。他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和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像 1960 年代的阿波羅計劃一樣,激發了公眾的想象力”。該組織已經在利用這一點,“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這就是基金會的作用所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與社會基金會上個月在瑞士註冊成立,旨在使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募款工作更加穩固:儘管該實驗室過去曾接受捐款,但慈善地位意味著捐助者現在可以承諾捐贈可免稅的禮物。組織者希望這將鼓勵更多——以及更大額——的捐款。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幹事羅爾夫-迪特爾·豪爾強調,此類資金不會取代研究所的核心預算,核心預算由成員國支付。相反,收益旨在用於核心預算無法覆蓋的活動:學校專案、醫療衍生技術的開發,如質子治療(使用質子束殺死癌細胞),以及滿足公眾對科普相關參觀的巨大需求。但豪爾補充說,如果捐助者明確希望他們的捐款用於研究,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會考慮這一點。

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募款諮詢公司 Brakeley 的總經理約翰內斯·魯日卡表示,歐洲大陸在接受專業募款和更廣泛的慈善文化方面一直比較緩慢:它落後於英國約 20 年,落後於美國 50 年。Brakeley 公司正在為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提供諮詢。他補充說,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正在考慮這種募款方式,但由於成立基金會需要大量的投資和行政麻煩,因此實際上很少有機構真正邁出這一步。

位於倫敦的教育促進與支援委員會歐洲分會執行主任凱特·亨特表示,歐洲的大學比研究機構更大膽,並且長期以來一直試圖效仿美國同行的募款能力。她說:“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存在一種巨大的趨勢,即強調大學本身就是慈善實體,並且它們是值得支援的合法事業。” “所以我認為,如果純科學研究機構看到他們也可以這樣做,那將是一個有趣的發展。”

魯日卡表示,機構之所以猶豫不決是有原因的。一些由多個國家資助的機構擔心,透過慈善事業籌集大量資金可能會鼓勵政府削減其捐款。但他補充說,另一些人認為,國家資助協議的壽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其他資金來源的支援。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的目標——建造一個實驗性聚變反應堆,作為實現有效利用無限能源的墊腳石——已經使其成為慈善家眼中的理想選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發言人表示,該機構正在直接響應人們捐款的要求而建立其慈善框架。這筆資金將用於教育活動、實習、展覽和會議差旅費用,儘管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尚未獲得接受可免稅捐款的授權。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沒有專業的募款歷史,卡斯托爾迪承認進展會很緩慢。粒子物理學在多大程度上會吸引慈善家,這還有待觀察。亨特對此持樂觀態度。“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和其他研究機構這樣的地方正在做著令人驚歎的事情,這些事情最終將為公眾帶來福祉,因此如果這些組織能夠證明這一點,那麼這對捐助者來說可能非常有吸引力,”她說。

豪爾表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對任何規模的捐贈都“完全開放”,卡斯托爾迪希望在未來五年內籌集 2500 萬瑞士法郎(2800 萬美元)。個人、信託機構和公司都可以捐款,捐款人將以各種方式獲得認可。

豪爾說,那些進行大額捐贈的人甚至可以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擁有一座以他們名字命名的設施——但他補充說,不包括實驗室可能發現的任何粒子。“那是科學,”他說。“我們不會干預。”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4 年 7 月 15 日首次發表

Elizabeth Gibney is a senior physics reporter for Nature magazine.

More by Elizabeth Gibney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