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RN 成立 60 週年:著名粒子物理實驗室的重大時刻

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因最近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本週迎來 60 週年紀念

最初發布《自然》 新聞部落格

CERN,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最近因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今天慶祝其成立六十週年。

CERN 的名稱最初是法語縮寫Conseil Europé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即歐洲核研究委員會,其公約於 1954 年 9 月 29 日正式生效。在戰爭撕裂了歐洲大陸之後,一小群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 CERN,試圖利用基礎研究來重新團結歐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組織從 12 個創始成員發展到今天的 21 個成員國,實驗室的科學家來自全球近 100 個國家。

CERN 在其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所在地舉辦慶祝活動時,《自然》回顧了該實驗室過去六十年的一些最重要時刻。以下連結混合了免費頁面和付費牆頁面,並且毫無疑問會遺漏許多 CERN 的重大時刻。請在下面的評論部分新增您自己的內容。

1954 年:CERN 成立。《自然》在去年 10 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概述了該組織的計劃。CERN 的“正式誕生”發生在 1952 年,一項協議成立了臨時委員會

1968 年:喬治·夏帕克 發明了多線正比室。在此之前,粒子物理學透過拍攝粒子在氣泡室或火花室中的軌跡來尋找粒子碰撞的痕跡。夏帕克的發明 — 一個充滿氣體的盒子,其中放大器增強了每根導線檢測到的訊號 — 使檢測率提高了 1000 倍。時至今日,大多數高能物理實驗仍在使用基於這一原理的探測器。夏帕克的 《自然》訃告 在 2010 年讚揚了他的一生和成就。

1978 年:CERN 首次儲存了反質子。保羅·狄拉克在 1928 年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反質子於 1932 年被發現。1978 年,CERN 成功地在名為初始冷卻實驗的機器中迴圈了數百個反質子 85 小時,這是一項旨在探索高能質子和反質子束碰撞可行性的研究。如今,CERN 的反質子減速器為研究反物質特性的一系列實驗提供了低能反質子。

1983 年:CERN 長 6.9 公里的超級質子同步加速器 (SPS) 發現了弱力的粒子載體,即 W 和 Z 玻色子。在 1983 年 4 月的這篇《自然》新聞與觀點中,現任英國牛津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弗蘭克·克洛斯討論了 SPS 的 UA1 實驗中 W 玻色子的第一個跡象,並暗示 Z 將會是下一個。

1984 年:根據 《自然》新聞與觀點(由當時的《自然》主編約翰·馬多克斯撰寫),CERN 發現了頂夸克,這是六個已知夸克家族中最後一個缺失的元素,包括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上”夸克和“下”夸克。然而,該公告最終被證明是不成熟的,現在發現頂夸克的功勞普遍歸於 CERN 在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位於伊利諾伊州巴達維亞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 (Fermilab)。它在 1995 年發現了頂夸克。

1989 年:CERN 計算機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起草了一篇論文,概述了一個資訊管理系統的計劃,當時他稱之為“網格”,但後來被稱為全球資訊網。伯納斯-李的老闆邁克·森德爾的著名回覆是,該提案“含糊不清,但令人興奮”,這為伯納斯-李的開發開了綠燈。世界上第一個網頁地址於次年誕生(此副本來自 1992 年)。

2000 年:CERN 的 27 公里大型正負電子對撞機 (LEP) 在執行 11 年後關閉,為將在同一隧道中建造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LHC) 讓路。LEP 實驗以驚人的精度證實了描述基本粒子和力的標準模型。《自然》記者亞歷克斯·海爾曼斯報道了關閉後的憂鬱和希望。

2012 年:7 月 4 日,LHC 的 ATLAS 和 CMS 實驗的科學家宣佈,他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的清晰訊號,記者傑夫·布魯姆菲爾在現場部落格中記錄了這一時刻(後來在一篇文章中)。ATLAS 和 CMS 實驗釋出的這一公告在全球引起了轟動,並於 2013 年為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彼得·希格斯因預測該機制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4 年 9 月 29 日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