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點:穀物之痛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自2004年以來,小麥、玉米和稻米等主食的全球價格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穩定後,已大幅上漲。原因包括能源和肥料成本高企、需求激增和經濟發展,以及轉向生物燃料。2004年至2007年期間生產的幾乎所有額外玉米(主要在美國種植)都用於製造燃料。價格可能要到下一個十年中期才會開始下降。與此同時,高昂的成本給世界貧困人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並可能加劇地區衝突。

因食品價格危機而陷入困境的國家數量 36

非洲國家數量 21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世界穀物庫存量(公噸),單位:

2003年: 4.863億

2005年: 4.693億

2008年: 4.051億

預期價格,以高於2004年價格的百分比增加表示,單位:

                2008年      2010年

玉米            79       76

稻米            101      113

大豆          56        44

小麥         119      104

來源:《食品價格上漲:政策選擇和世界銀行的應對》,世界銀行,2008年4月9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大眾科學雜誌第298卷第6期本文最初以“穀物之痛”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298卷第6期(),第3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608-36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