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稱,在中國湖床中形成的蓮子,在其母株形成近500年後,已經發芽長出了幼苗。一項詳細介紹這些發現的研究的主要作者表示,在當前一期的《美國植物學雜誌》上發表的這項研究表明,從如此古老的種子中培育後代是“植物生物學領域的首次”。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物學家簡·沈-米勒及其同事在中國遼寧省的一次考察中收集了20顆古老的蓮子。經放射性碳定年法測定,這些蓮子的歷史在200至500年之間。研究小組測試了其中四顆種子的活力,結果都發芽了。但這些植物並沒有完全擺脫時間的影響:所有植物的葉子、莖和地下根莖都表現出異常。“這些植物沒有像正常的植物那樣直立,葉子也很脆弱和彎曲,顏色也顯示出異常,地下根莖很小,無法獲得足夠的養分,”沈-米勒報告說。她推測,罪魁禍首是種子所處土壤的長期低劑量輻射。(右圖所示的蓮花並非來自這裡討論的種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如此,輻射暴露似乎並沒有妨礙發芽。“蓮花非常健壯,即使在暴露於低劑量伽馬射線數百年後仍能發芽,”沈-米勒觀察到。“我們需要了解它的修復機制,以及它的生化、生理和分子特性。如果蓮花的修復機制能夠轉移到水稻、玉米和小麥等種子壽命只有幾年的作物中,那將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