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控中心(CDC)對致命流感病毒的處理失誤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負責人表示,近期第三次處理病原體失誤是一次“警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的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示支援。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3月份,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收到了一批他們認為是來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相對無害的動物流感毒株。但實際上,這批毒株是高致病性的H5N1流感病毒。幾個月後,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實驗結果與預期不符且無法解釋時,才開始懷疑出了問題。事實證明,疾控中心不小心傳送了致命的樣本。
 
這批流感病毒的運輸失誤是政府實驗室近期在處理危險病原體方面發生的第三次失誤。上個月,疾控中心的一個實驗室製備了炭疽樣本,但未能滅活細菌。10天前,在位於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園區的未安全保管的儲藏室的一個箱子裡,發現了六瓶天花病毒,這被認為是已知最危險的病毒。
 
疾控中心主任湯姆·弗裡登在新聞釋出會上說,這些事件敲響了“警鐘”,提出了“嚴重且令人不安的問題”,並凸顯了在監督、報告和遵守安全規程方面可能存在的普遍問題。“坦率地說,我很生氣,”他說。“這些事件本不應該發生。”
 
最近的這起事件是在聯邦官員調查導致約75名聯邦僱員上個月可能接觸到活炭疽病菌的問題時被曝光的。疾控中心今天宣佈,它將立即暫停所有生物材料進出其高等級生物安全設施,等待一個諮詢委員會的審查。該行動不會擴充套件到其他機構的高等級實驗室。
 
疾控中心在炭疽事件後的調查過程中發現了H5N1流感事件,這起事件涉及疾控中心實驗室無意中將一種相對安全的禽流感病毒與高致病性的H5N1流感病毒株混合。3月13日,疾控中心將這種危險物質運送到了農業部(USDA)運營的設施。儘管位於佐治亞州雅典市的農業部實驗室是一個高等級3級生物安全設施,要求工作人員進出都要淋浴並佩戴呼吸防護裝置,但該實驗室本不應收到該樣本,也沒有處理該等級危險物質的足夠資質。據信沒有工作人員接觸到該物質。
 
弗裡登聲稱他直到兩天前才聽到此事,他說這是一種“不可接受的延遲”。
 
最近的炭疽事件發生在6月5日,當時工人在一個實驗室準備活的炭疽桿菌,該實驗室沒有遵循規定的滅活細菌的協議。由於炭疽病菌沒有被正確殺死,從該實驗室接收材料的工人可能無意中接觸到了這種致命的病原體。目前沒有員工出現炭疽病症狀。疾控中心今天表示,工作人員有可能接觸到了炭疽病菌,但“極不可能”。疾控中心今天釋出的一份新報告指出,“這並非疾控中心首次發生此類事件,也不是該(發生炭疽事件的)實驗室首次發生此類事件”。該中心已知過去十年中,該實驗室發生了其他四起此類事件。報告指出,該設施現已關閉。
 
7月1日,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園區的一個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實驗室的冷藏室裡,發現了六十年前儲存的天花病毒小瓶。天花在35年前被根除,但有兩個地點——一個在疾控中心,另一個在俄羅斯——被允許儲存樣本。新發現的小瓶被送往疾控中心進行進一步測試。弗裡登今天宣佈,他們的測試顯示,至少有兩個小瓶中的天花病毒是活的,並且已在實驗室中成功培養出來,這表明天花病毒可以存活數十年。弗裡登表示,疾控中心完成測試後,將銷燬所有樣本。
 
一些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員工批評該機構在發現這些小瓶後,沒有更快地通知其員工。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昨天在接受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的黛安·瑞姆採訪時說,“最重要的是確保其安全,並將其送到疾控中心,由疾控中心檢查並進行銷燬。”
 
本週,眾議院的一個國會小組宣佈計劃在下週舉行的聽證會上審查天花和炭疽問題,屆時弗裡登將作證。
 
疾控中心的報告發現,一個缺乏監督的系統和不充分的標準規程來記錄生物製劑何時被正確滅活,不必要地將疾控中心員工置於危險之中。除了該機構暫停在3級和4級生物安全設施中生物危險材料的流動的禁令外,該機構還計劃建立一個直接向弗裡登報告的高級別工作組。它將監督實驗室安全方面的改進。
 
此外,疾控中心計劃建立一個實驗室安全外部諮詢小組,並已開始對H5N1事件進行調查。它還計劃處分任何明知故犯違反規程或未報告實驗室事件的人。“我們必須研究這些流感病毒,這就是我們如何理解它們的方法,”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與政策中心主任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說。“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能夠安全地做到這一點。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我們不想停止這項工作。”這些事件“已經成為實驗室科學的一片陰雲”,他說。但是,“我真正希望的是,疾控中心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將被視為響徹全球的一聲槍響,所有實驗室都將關注這些問題。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身上。”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的風險,理想情況下,疾控中心希望從長遠來看,限制使用高致病性毒株的設施數量,弗裡登說。但在短期內,其在安全和監督方面的大規模改進將有助於確保該機構員工及其所在社群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