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一致認為,尼安德特人獵捕大型獵物、控制火、穿戴動物毛皮和製造石器。但他們是否也從事被認為更高階的活動一直是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尼安德特人缺乏有效利用小型獵物(如鳥類)的技能,並且他們沒有經常透過語言和其他象徵性行為來表達自己。據說,這些缺點使尼安德特人在擁有這些技能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入侵歐洲時處於明顯的劣勢——歐洲是尼安德特人數十萬年的據點——並且可能開始與他們競爭。
新的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獵捕鳥類是為了獲取裝飾性羽毛,這可能會迫使懷疑論者重新思考這一觀點。在 9 月 17 日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直布羅陀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克萊夫·芬雷森 (Clive Finlayson)、西班牙塔拉戈納羅維拉-維吉利大學的動物考古學家喬迪·羅塞爾 (Jordi Rosell) 及其同事報告了他們對歐亞大陸和北非 1699 個化石遺址的動物遺骸的分析,這些遺址跨越了更新世時期。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整個西亞歐亞大陸的尼安德特人與鴉科動物(烏鴉等)和猛禽(鷹及其親屬)的聯絡非常密切——甚至超過了取代他們的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
尼安德特人似乎不太可能為了食物而獵捕這些鳥類。今天的人們不吃鴉科動物或猛禽。此外,如果尼安德特人確實為了食物而獵捕鳥類,人們會期望在與鳥類肉質部位(如胸骨)相關的骨骼上看到屠宰痕跡。然而,該團隊對來自直布羅陀遺址的鳥骨的研究發現,切口痕跡出現在翅膀骨骼上,而翅膀骨骼幾乎沒有肉。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尼安德特人究竟用羽毛做什麼尚不清楚,但由於他們專門尋找具有深色羽毛的鳥類,研究人員懷疑我們的近親是用華麗的飛羽來裝飾自己。
這不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尼安德特人使用羽毛的證據。2011 年,一個義大利研究小組報告了來自義大利北部富馬內洞穴尼安德特人地層的帶有切割痕跡的鳥骨,揭示了這種做法。儘管如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只是孤立現象。新的發現表明,羽毛在數千年中不僅是直布羅陀尼安德特人的時尚,而且很可能也是整個歐亞大陸尼安德特人的時尚。
在 9 月於直布羅陀舉行的人類進化會議上,發言者讚揚了這項研究,並同意該團隊對遺骸的解釋,認為這證明尼安德特人是用羽毛來裝飾自己,而不是將它們用於某些純粹的功利目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古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 (John Hawks) 說:“一個純粹功利主義的人不會戴上羽毛頭飾。”
改編自 Observations 部落格,網址: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observ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