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獸藥被指責導致印度次大陸的禿鷲瀕臨滅絕,現在在西班牙使用,可能會導致數千只鳥類死亡。
研究人員 對牛用抗炎藥雙氯芬酸的使用表示擔憂,因為它於 2013 年在西班牙獲准用於獸醫用途,因為該藥物對可能透過食用死牛而攝入的禿鷲有毒。現在,英國劍橋大學的保護科學家 Rhys Green 及其同事的模型研究表明,該藥物可能導致該國歐亞 griffon 禿鷲 (Gyps fulvus) 的數量每年下降 1-8%。他們的研究成果於 4 月 25 日發表在《應用生態學雜誌》上。
他說:“你幾乎可以把它比作相當可怕的俄羅斯輪盤賭遊戲。 “禿鷲平均每三天進食一次,所以一年就是 120 天——所以這就像 120 次扣動扳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雙氯芬酸在南亞牛中的廣泛使用與數百萬只禿鷲的死亡有關,這些禿鷲食用了含有該藥物的屍體,導致自 1990 年代以來某些種群數量下降了 99% 以上。雖然雙氯芬酸似乎尚未導致歐洲禿鷲種群數量下降,但科學家懷疑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Green 說,由於禿鷲聚集覓食,即使是少量含有該藥物的屍體也可能嚴重損害種群。 他與西班牙萊里達大學的 Antoni Margalida 以及其他同事一起,呼籲禁止使用這種獸藥,轉而使用對禿鷲毒性較小的替代品美洛昔康。
有毒輪盤賭
即使少量劑量的雙氯芬酸對禿鷲也有毒,會導致腎功能衰竭。 這會導致尿酸積聚在鳥類的血液中並在其內臟周圍結晶——這種情況稱為內臟痛風。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於 2006 年開始禁止使用雙氯芬酸,此後,該地區的禿鷲種群似乎已經停止了急劇下降的趨勢。
在歐洲,雙氯芬酸自 1993 年以來已被批准用於獸醫用途。 2014 年,歐洲藥品管理局承認禿鷲有攝入死亡牲畜中藥物殘留的風險,但未建議禁止使用。 2015 年,歐盟委員會決定遵循 EMA 的建議,將其留給歐盟成員國,以防止含有雙氯芬酸的屍體進入食物鏈。
但 Green 說,2012 年,在西班牙發現的一隻死禿鷲被發現含有高濃度的類似藥物氟尼辛,“表明在西班牙獸醫使用的另一種非甾體抗炎藥——本不應該進入禿鷲食物鏈的藥物——在這種情況下確實進入了。”
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大學的毒理學家 Rafael Mateo Soria 說,此後,西班牙至少又發生了兩起禿鷲氟尼辛中毒事件。 因此,當談到雙氯芬酸和禿鷲時,“你就是在玩火”,他說。
模型行為
西班牙藥品機構 AEMPS 及其農業部 MAGRAMA 此前曾對雙氯芬酸中毒造成的年度禿鷲死亡率進行建模,估計每年可能有 15-39 只鳥因此死亡。
Green 團隊計算出的種群數量下降——每年 715 至 6,389 只鳥死亡——令人擔憂得多。 他們使用了 MAGRAMA 和 AEMPS 提出的禿鷲可能食用的相同數量的藥物處理過的屍體,但允許對雙氯芬酸的致死劑量存在更多不確定性。 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可能會導致種群滅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 Todd Katzner 說:“現實情況是,我 100% 確信沒有任何一個模型可以完美預測。 “與此同時,我認為這個模型在理解這種情況的生物學方面非常有用。”
歐盟委員會和歐洲雙氯芬酸藥物製造商沒有回覆《自然》雜誌的置評請求。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6 年 4 月 29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