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瑟佩爾在成長過程中養了一隻名叫蒙戈的貓,它特別喜歡鉛筆。“如果地板上有鉛筆或鋼筆,貓就會把它們叼給我們,”他說。然後蒙戈會坐著等待,希望能被扔出去。“如果你拿起鉛筆扔到房間的另一邊,它會跑過去把它撿回來。它會這樣持續很長時間,”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動物福利榮譽退休教授瑟佩爾說。他絕不是唯一一個遇到會撿球的貓科動物的主人。週四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許多貓會在玩耍時跑去撿球。
這項研究分析了近 1000 名寵物主人的線上調查回覆,揭示了貓咪玩耍和行為這個通常模糊不清、研究不足的世界。“據我所知,這是首批嘗試量化和定性描述人類與貓之間這種撿球互動的已發表研究之一,”未參與這項新研究的瑟佩爾說。它揭示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模式:當涉及到與人類一起玩撿球遊戲時,可能是貓咪說了算。
研究作者透過社交媒體釋出了他們的調查,並專門針對會撿球的貓的主人。在團隊收到的 924 份完整且可用的答覆中,超過 94%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貓的撿球行為是自發出現的,通常是在寵物不到一歲的小貓時,沒有任何刻意的訓練。在某些情況下,主人描述了一種場景,他們掉落或意外丟擲一個物體,而他們的貓自發地撿了回來。在其他描述中,家貓只是給主人叼來一個貓玩具或其他隨機物品,然後主人將其扔到一邊,然後就開始了投擲和撿回的迴圈。“我們有絕大多數人說他們的貓沒有經過訓練就能做到這種行為,”首席研究員、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博士生傑瑪·福爾曼說。“我們甚至有人說他們的貓訓練了他們玩撿球遊戲。”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瑟佩爾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人類很可能在無意識地加強貓的行為,因為他們首先透過投擲物體與貓互動,從而提供互動和社交獎勵。與流行的看法相反,家貓實際上非常關注它們的主人。
調查還發現,貓咪發起和結束撿球遊戲的次數比它們的主人更頻繁。它還揭示,動物通常只在某些地方或與某些人一起撿球,並且它們非常喜歡玩某些物體而不是其他物體。與蒙戈一樣,調查中的貓咪不僅僅對撿回它們的玩具感興趣,它們還會撿回日常物品,如皺巴巴的紙、彈性發圈、瓶蓋等等。大多數貓似乎很快就會對遊戲感到厭煩,通常每次撿球次數少於 10 次。一些主人描述說,隨著寵物年齡的增長,它們對撿球遊戲完全失去了興趣。換句話說,會撿球的貓咪按照自己的意願玩耍。
軼事報告和過去的研究表明,貓愛好者長期以來一直在觀察類似撿球的行為。動物行為學家維多利亞·L·沃伊思和彼得·L·博切爾特在他們 1996 年出版的著作《伴侶動物行為讀物》中發表的一項關於貓行為的小型研究報告稱,約 16% 的受訪貓主人將“撿球”列為他們的寵物可以表演的技巧之一。網際網路論壇和貓愛好者網站上充斥著關於貓會撿球的個人描述,尤其是暹羅貓和孟加拉貓品種。新的調查資料提供了關於我們的貓科動物夥伴如何學會撿球的清晰度和細節。但科學尚未提供對它們這樣做的原因的解釋。
狗的撿球行為通常被認為是選擇性育種和社會傾向的結果,根植於它們的狼的起源。人類利用了狗將獵物帶回群體的傾向,並在獵犬中強化了這種傾向,例如,獵犬可能會被培育來撿回在沼澤中被擊落的鴨子。然而,家貓“在很大程度上沒有為任何東西進行選擇,除了身體特徵,”貓行為諮詢公司 Feline Minds 的聯合創始人米克爾·德爾加多說,她擁有心理學博士學位,專注於動物行為,並且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
眾所周知,貓會給主人帶回它們在戶外發現的物體或它們殺死或收集的動物,而撿球可能是這種行為的延伸。但德爾加多和瑟佩爾表示,這種本能本身是如何產生的尚不清楚。母貓會將獵物帶給它們的小貓,但似乎雄性和雌性貓都會玩撿球遊戲。與狗不同,家貓並非源自群居動物,因此這些貓通常不被認為是天生具有社交性的。但品種傾向似乎確實表明,會撿球的貓可能存在遺傳成分。德爾加多說,這項新研究是“對這個話題的一次很好的淺嘗輒止”,但留下了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她正試圖在她自己的後續工作中解決一些仍然懸而未決的問題。瑟佩爾多年來一直在透過一個名為貓行為評估與研究問卷的線上調查被動地收集貓行為資料,該調查已收到數千份回覆,其中包括一個關於撿球的問題。他已將他的原始資料傳遞給德爾加多,德爾加多正在努力確定撿球行為在所有寵物貓中有多普遍。根據瑟佩爾早期的粗略估計,超過四分之一的貓可能是會撿球的。
會撿球的貓的起源和確切性質可能仍然模糊不清,但隨著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的貓科動物朋友不必永遠保持“喵”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