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蛇、亞洲鯉魚和蔗蟾等外來物種經常主匯入侵物種的討論。然而,很少有生物入侵者像我們最可愛的夥伴之一:貓,那樣造成如此巨大的生態破壞。
儘管家貓(Felis catus)體型小巧且表情包十足,但它們卻是完美適應的殺戮機器,配備了可伸縮的爪子、鋒利的尖牙和夜視能力。這些強大的捕食者絕不挑剔。在過去的 9000 年裡,隨著人類將貓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些兇猛的貓科動物——很可能在數千年前在近東被馴化——在除南極洲以外的每個大陸上都恐嚇著本土生物。
最近,一個研究團隊統計了這些入侵者選單上的所有物種。在週二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該團隊彙編了一個包含超過2000 種已成為自由放養家貓受害者的物種資料庫。其中近 350 個物種受到保護關注,其中幾個已經滅絕。“我們真的不知道還有哪種哺乳動物吃過這麼多不同的物種,”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奧本大學的生態學家克里斯托弗·萊普奇克說。“它們幾乎就像是不加選擇的食客;它們吃掉任何可用的東西。”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於與人類的珍貴聯絡,貓已成為地球上分佈最廣的動物之一。作為純肉食動物,它們缺乏消化植物材料的能力,家貓和野貓總是四處覓食,尋找獵物或腐肉。
一個多世紀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入侵貓的口味。然而,這項工作的大部分都圍繞著北美和澳大利亞等研究充分的地區的生態系統展開。這些努力中的許多也主要集中在更常見和廣為人知的貓糧上,例如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
為了幫助填補缺失的空白,萊普奇克和他的團隊分析了 530 多篇科學論文、書籍和報告,時間跨度超過 100 年——迄今為止最大的貓食資料庫。然後,他們按分類群組織了各種獵物,以瞭解殺手小貓的目標動物型別。
研究人員發現了貓吃掉的 2,083 個不同物種的案例。這些動物中有許多是鳥類(981 種)、爬行動物(463 種)或哺乳動物(431 種),昆蟲(119 種)、兩棲動物(57 種)和其他分類群也有代表。雖然科學文獻中廣泛代表了常見的獵物,如小鼠、大鼠、麻雀和兔子,但該團隊也發現了貓以更令人驚訝的獵物為食的證據,如綠海龜、鴯鶓甚至家牛。
來源:Amanda Montañez;來源:Christopher A. Lepczyk 等人在《自然通訊》第 14 捲上發表的“自由放養家貓飲食的全球綜合評估” 。2023 年 12 月 12 日線上釋出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新資料庫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進行了交叉核對,以確定每個物種的保護狀況。他們發現,記錄在案的被貓吃掉的 347 個物種被列為近危、瀕危(包括一些瀕危或極度瀕危物種)或滅絕。其中許多是小型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它們是缺乏自然貓科捕食者的島嶼特有的,這意味著獵物是幼稚且相對沒有防禦能力的。研究中記錄的 11 種被貓吃掉的物種,包括夏威夷烏鴉(Corvus hawaiiensis)、紐西蘭鵪鶉(Coturnix novaezelandiae)和白足兔鼠(Conilurus albipes),現在被歸類為野外滅絕或滅絕。
澳大利亞查爾斯達爾文大學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莎拉·萊格說:“這項研究再次肯定了貓是終極的通用型捕食者。”她沒有參與這項新論文。萊格研究貓對澳大利亞野生動物的影響,並表示它們是對該大陸生物多樣性最嚴重的威脅之一。“如果我們不管理貓,貓將繼續導致種群數量下降,更多的物種滅絕將不可避免,”她補充道。“澳大利亞的本土動物群沒有能力承受來自繁殖速度相對較快的通用型捕食者的捕食。”
令人震驚的是,萊普奇克認為該論文關於貓的發現是保守的。“我們有它們吃什麼的代表,但我們認為它們吃得更多,”他說。例如,雖然昆蟲僅佔已知被貓吃掉的物種的不到 6%,但他認為這個數字可能被低估了,因為與發現羽毛或哺乳動物骨骼相比,識別貓的胃和糞便中的昆蟲殘骸更加困難。
研究人員檢查的文獻的地域偏見也可能掩蓋了被食用的物種的全部情況。由於大多數關於貓飲食的研究是在澳大利亞或北美進行的,因此原產於這些大陸的動物在資料集中占主導地位。萊普奇克認為,未來在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等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開展研究,以瞭解貓的生態影響,將發現更多最終進入貓砂盆的瀕危生物。
雖然新的名單可能尚未完整,但萊普奇克希望對自由放養的貓吃什麼進行深入分析,將有助於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和政策制定者對抗貓科動物的入侵。“貓是一個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萊普奇克說,特別是如果阻止動物在本土生態系統中自由漫步。“歸根結底,人們需要成為負責任的寵物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