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正在過時——它會永遠消失嗎?

由於使用現金的高成本和越來越多的替代選擇,現金可能會變得不那麼流行

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這是一個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6月27日,ATM機迎來50週年。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保羅·沃爾克曾將其描述為“銀行業唯一有用的創新”。但今天,ATM機吐出的現金可能正面臨瀕危的境地。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繼續看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現金正在以如此多的方式被取代,以至於很難追蹤。有信用卡和電子支付;Venmo、PayPal 和 Square Cash 等應用程式;移動支付服務;在中央銀行管轄範圍之外運作的加密貨幣;以及本地化的服務,如肯亞的 mPesa、印度的 Paytm 和孟加拉國的 bKash。這些創新正在鼓勵全球社群實現無現金化。

有理由預期現金會遵循其他已被數字替代品取代的商品的道路,例如照片、音樂和電影。現金——以及吐出現金的 ATM 機——會經歷“百視達”時刻並從我們的社群中消失嗎?

沒那麼快。由於使用現金的高成本和越來越多的替代選擇,現金可能會變得不那麼流行。但我預計它將永遠與我們同在。未來將是“少現金”,而不是無現金。

現金的成本

截至 2013 年,大約 全球 85% 的交易涉及現金

全球對現金的依賴程度非常不均衡。雖然新加坡、荷蘭、法國、瑞典和瑞士是現金依賴程度最低的國家,但在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秘魯和埃及,只有 1% 的交易是無現金的。即使是一些高度發達的國家,如日本,仍然高度依賴現金。

美國的現金使用率相對於歐盟國家仍然很高。2015 年,美國的現金使用量佔其 GDP 的 13.1%,而法國僅為 7.1%,瑞士為 4.5%。

對社會公平的擔憂是立法者推動無現金替代方案的一個動機。我的同事 Benjamin Mazzotta 和我研究了廣泛國家的現金成本,特別關注美國、墨西哥、埃及和印度。我們的研究表明,窮人和那些較少接觸機構的人承擔了不成比例的使用現金成本。

例如,在美國,現金使用對消費者徵收累退稅,對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的影響最大。我們發現,未開戶的人支付的取款手續費是擁有銀行賬戶的人的四倍。他們每月支付的現金訪問費平均也比那些擁有正規金融服務的人高 4 美元。這些費用包括髮薪日貸款、買車付款汽車貸款和支票兌現所收取的費用。未開戶的人在工資單和 EBT 卡上支付現金訪問費用的風險高出五倍。
較貧困的消費者也必須花費更多時間獲取現金。平均而言,美國人每月花費 28 分鐘去取現金,但時間分配並不均勻。不使用銀行的人取現金的地方需要多花大約五分鐘,而失業人員則需要多花近九分鐘。

與此同時,其他學者也論證了“少現金”社會的好處。哈佛大學的肯·羅戈夫認為,取消高面額鈔票可以防止貨幣被用於資助非法活動。

一個沒有現金的世界

公共和私人倡議的結合目前正在削弱現金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一些國家比其他國家行動得更快。

瑞典,已經在無現金化規模上名列前茅,可能成為第一個接近真正無現金狀態的國家。瑞典銀行推廣現金替代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當時數字銀行轉賬被用於支付工資。銀行在 1990 年代也開始對支票收費,銀行卡也變得越來越流行。主要銀行開發的應用程式 Swish 今天被近一半的人口廣泛用於數字貨幣轉賬。許多企業不鼓勵使用現金,零售商在法律上被允許拒絕現金。

在其他幾個國家,政府正在試驗創新的數字替代方案。2012 年,加拿大皇家鑄幣廠啟動了 MintChip 專案,最近已移交給私營部門。該計劃是將現金儲存在計算機晶片上,從而可以透過加密訊息在晶片之間轉移資金。

在一些國家,私營部門引領了潮流,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創造了“少現金”社會。以索馬利亞蘭為例,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它站在移動支付革命的最前沿,擁有 ZAAD 平臺。索馬利亞蘭公民平均每月進行超過 30 次移動支付交易,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地區平均每月人均 8.5 次此類交易的水平。

也許最近印度經歷的最引人注目的“少現金”推動。去年 11 月,印度政府採取了一項高風險、高賭注的舉措,使 500 和 1,000 盧比紙幣退出流通,實際上使 86% 的流通現金失效。他們最初的目標是根除腐敗和非法活動,這些活動由現金資助。發行了新的 500 和 2,000 盧比紙幣,因此消費者不得不去銀行兌換他們被廢除的貨幣。

在一個幾乎 90% 依賴現金的國家,此舉導致企業運營中斷、工資拖欠和銀行排長隊。移動錢包運營商是這一決定的絕對贏家,市場領導者 Paytm 聲稱流量激增 435%,整體交易和交易價值增長 250%

然而,儘管在廢鈔運動後移動支付激增,但印度的現金仍然具有韌性。3 月,在廢鈔運動五個月後,現金提款實際上比一年前高出 0.6%。

現金的未來

儘管現金成本高昂且替代品越來越多,但什麼解釋了現金的韌性?

現金在支付工具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無需第三方參與。這種自由帶來了強大的隱私保護。貨幣既不知道也不關心誰持有它,也不知道交易何時何地發生。人們隨身攜帶現金時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安全感。我們跨越多個國家的現金成本研究揭示了大部分這種情緒。

當然,隨著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數字化,這些門檻將會發生變化。然而,舊習慣和觀念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轉變。一些商家會抵制新裝置或現金替代品帶來的費用的成本。現金也被認為更方便和通用,而對於數字交易,總是存在對駭客攻擊和欺詐的擔憂。

因此,無論我們身處世界何處,讓我們慶祝 ATM 機半個世紀的服務。人與現金的聯絡將難以打破。雖然現金可能會變得不那麼流行,但請放心,總會有人在街上攔住您,詢問去最近的 ATM 機的方向。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