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今天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宣佈,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在 2022 年增加 1%,達到 375 億噸的新紀錄。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人類可能會向大氣中排放足夠的二氧化碳,使地球在短短九年內升溫至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1.5°C。2015 年《巴黎氣候協定》設定了這個雄心勃勃的限制,旨在避免對地球造成最嚴重的後果。
英國諾威奇東安格利亞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全球碳專案成員科琳娜·勒克雷 (Corinne Le Quéré) 說:“九年時間並不長。”該專案進行了這項分析。她說,顯然沒有跡象表明會出現實現國際目標所需的下降,即使採取積極行動,氣候模型也表明,世界很可能在 2030 年代某個時候至少暫時突破 1.5°C 的閾值。
來源:《自然》雜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排放量增加正值世界努力應對由烏克蘭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同時也繼續從 COVID-19 大流行中復甦。科學家表示,其中一個促成因素是煤炭消費的激增,部分原因是歐洲為彌補俄羅斯天然氣運輸的損失而做出的努力。由於各國政府取消限制,航空旅行的恢復也導致石油消費增加。儘管遠低於 2000 年代初期經歷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總排放量每年 3% 的增長率,但今年預計的 1% 的增長率是過去十年平均增長率的兩倍多。
排放量增長最快的是印度,那裡的煤炭和石油消費量上升推動了與 2021 年相比估計 6% 的增長(參見“排放量更新”)。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最大排放國中國的排放量預計將下降近 1%;由於嚴格的 COVID-19 封鎖抑制了經濟增長,該國今年的煤炭使用量預計將保持平穩。不過,總體而言,科學家估計燃煤排放量將增加約 1%,並可能創下新紀錄,這主要是由於印度和歐洲重新依賴燃煤發電廠。
呼籲加速行動
華盛頓特區環境智庫未來資源研究所負責人理查德·紐厄爾 (Richard Newell) 表示,儘管最新的數字令人震驚,但在 COP27 上出現這些數字並不令人意外。紐厄爾說,世界能源仍然依賴化石燃料約 80%,“簡單的算術表明,如果你的經濟在增長,而經濟又依賴化石燃料,那麼你的排放量就會增長”。
儘管如此,清潔能源轉型的早期跡象正在顯現。特別是,許多國家的電力部門正在變得更加清潔,部分原因是日益經濟實惠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擴張,以及從煤炭(最髒的化石燃料)轉向天然氣。紐厄爾說,今年歐洲煤炭排放量的上升可能是“短暫的現象”。“從長遠來看,能源危機加速了向清潔能源的轉型。”
全球碳專案的分析表明,要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出的目標,就需要每年減少約 14 億噸的碳排放量,即每年減少近 4%,並在本世紀中葉左右實現零排放。勒克雷說,這與 2020 年全球各國政府面對 COVID-19 大流行而實施封鎖時所見的減排幅度相似。“這突顯了應對氣候變化所需的協調行動的規模。”
但全球碳專案成員、奧斯陸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的氣候政策研究員格倫·彼得斯 (Glen Peters) 表示,隨著能源系統每年變得更加清潔,前進的道路是存在的。彼得斯說,各國政府正在實施的氣候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正在發揮作用,“但這確實需要更快地加速”。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22 年 11 月 11 日首次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