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揭露碳信用體系的弊端

排放交易是氣候政策的基礎,但檔案進一步揭示了它存在的問題

在世界各國為今年11月在南非德班舉行的下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做準備之際,有證據表明,現有全球氣候協議的基石——國際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系統存在嚴重缺陷。

長期以來,批評人士一直質疑《京都議定書》下建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的有效性。該機制允許富裕國家透過投資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友好型專案(如水電和風電場)來抵消其部分碳排放。經過驗證的專案可獲得核證減排量(CER)——碳信用,這些碳信用可以買賣,並計入富裕國家減排目標的實現。

但維基解密網站上個月公佈的一份外交電報顯示,印度的大部分清潔發展機制專案不應該獲得認證,因為這些專案並沒有實現超出沒有外國投資情況下所能實現的減排量。印度官員顯然至少兩年前就知道了這個問題。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監督組織CDM Watch的專案主管伊娃·菲爾茲莫澤說:“洩露的資訊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即目前的清潔發展機制基本上是一場鬧劇。”她說,這些披露的資訊表明,數百萬噸聲稱的溫室氣體減排量純屬虛幻,並可能對碳交易的原則產生懷疑。“面對這些評論,難怪美國退出了排放交易,”菲爾茲莫澤說。

這份電報於2008年7月16日發出,由美國駐印度孟買領事館發給美國國務卿,總結了領事館和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的代表,以及印度官員和大型印度公司的高管之間關於清潔發展機制的討論。當時,已有346個印度專案在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註冊。如今,已有720多個印度專案獲得批准,並獲得了約1.2億噸的碳信用,這佔自2005年以來發行的7.5億噸碳信用中的很大一部分(見“清理”)。

然而,根據會議上的討論證據,印度的大部分碳抵消專案未能達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設定的清潔發展機制要求。電報還將聯合國的驗證和註冊過程描述為“武斷”。


印度當局也在這份電報中受到了批評。所有清潔發展機制專案都必須在國家層面進行驗證,然後由一家經認可的公司進行獨立驗證。但電報援引時任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主席兼新德里印度清潔發展機制管理局秘書長R. K. Sethi的話說,該管理局只是“採納專案開發商的說法,以清除額外性的障礙”。

倫敦大學學院的氣候學家馬克·馬斯林說:“這不會使碳交易無效,但它確實表明清潔發展機制存在嚴重缺陷。”“在印度和中國,要使碳交易發揮作用所需要的多個治理層級根本不存在。”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部全球碳市場負責人兼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主席馬丁·赫西恩表示,電報中的批評言論可以追溯到“人們對清潔發展機制的問題抱怨很多”的時期。關於特定專案是否減少淨排放的爭議仍然很常見,他說。但自2008年以來,該委員會一直遵循更嚴格的指導方針,以驗證專案的資格並提高該計劃的整體效率。

他說:“清潔發展機制比這些言論所暗示的更加透明和可預測。” “我們拒絕了許多印度和中國的專案,因為它們未能達到要求的標準,而事實上,我們經常收到專案驗證變得過於嚴格的訊息。”

其他人則認為,規則仍然不夠嚴格。在某些情況下,清潔發展機制實際上可能鼓勵發展中國家生產製冷劑化學品HFC-23,這是一種極其強大的溫室氣體(M. Wara,《自然》 445,595–596;2007)。批評人士要求對被發現疏於監督的驗證公司處以更嚴厲的制裁,同時制定更明確的利益衝突政策,並對哪些專案符合額外的清潔發展專案資格制定更嚴格的規則。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的環保運動組織“國際河流”現在呼籲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拒絕印度喜馬偕爾邦的412兆瓦蘭普爾水電專案,該專案正在等待清潔發展機制的批准。該組織表示,該專案可能在2012年至2022年間獲得約1500萬個碳信用,為總部位於西姆拉的開發商Satluj Jal Vidyut Nigam Limited帶來估計1.5億美元的意外之財。但總部位於德里的南亞大壩、河流和人民網路主任希曼舒·塔卡爾說,該專案的融資決定早在清潔發展機制成立之前就已做出,這顯然使其申請無效。

該公司堅持認為該專案符合清潔發展機制的資格,並表示印度政府在2007年批准了該專案的投資提案,當時清潔發展機制已經到位。《自然》雜誌付印時,本週在厄瓜多基多舉行的清潔發展機制執行委員會尚未決定是否批准蘭普爾專案。


儘管存在爭議,但歐盟似乎決心繼續其強制性排放交易體系,該體系被它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毫無疑問,這一目標的緊迫性:根據歐盟委員會上週釋出的一份報告,自1990年以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45%,在2010年達到330億噸的歷史新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它於2011年9月27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