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卡車和飛機汙染勢必驅動氣候變化

根據即將釋出的聯合國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草案,交通運輸產生的溫室氣體可能成為人為氣候變化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

根據即將釋出的聯合國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草案,按照目前的軌跡,汽車、火車、輪船和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可能成為人為氣候變化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研究的初步版本(由氣候導報獲得)指出,作者們高度確信,全球客運和貨運活動的排放量持續增長可能“超過未來的減排措施”。

報告發現,如果燃油效率沒有提高,又缺乏全面的減排政策,到2050年,交通運輸排放量可能會比2010年的6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翻一番,這佔世界總量的22%。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快速增長的經濟體對私家車和消費品的需求正在推動所有交通方式的機動化運輸。交通運輸部門幾乎完全依賴能量密集型、高碳燃料,如汽油和柴油,使得減排成為更大的挑戰。

一位熟悉報告草案的專家表示:“[交通運輸]實際上可能成為最大的排放部門之一……因為您可以更輕鬆地減緩其他部門的排放。”

電力部門可以透過採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相對容易地減少排放,而汽車和卡車如果沒有複雜且昂貴的儲能技術,就無法利用這些零排放能源。

但報告補充說,仍然存在改變的機會。

城市能否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即將釋出的報告發現,技術改進和行為改變,加上新的基礎設施和城市發展投資,可以將交通運輸部門的能源需求減少高達2050年基線的40%,這比第四次評估報告中顯示的減排潛力更大。

根據交通運輸專家的說法,城市中心既是交通運輸排放的最大潛在來源,也是減緩排放的最大機會。

世界資源研究所執行副總裁馬尼什·巴普納在最近與記者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城市將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還是問題的一部分?”

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城市人口將從2009年的25億增加到2050年的近52億。僅在中國,預計未來15年將有3億人遷入城市。

以減緩車輛需求的方式建設城市,同時提供高度可達性,可能被證明是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低成本選擇,也是解決決策者面臨的緊迫問題(如當地空氣汙染和不良公共衛生)的方案。

透過城市設計更全面地解決交通運輸排放問題是本週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舉行的聯合國世界城市論壇的主要議題之一。

交通運輸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城市發展技術總監盧克·納達爾表示:“我們已經在為城市街道上汽車數量過多、交通擁堵、空氣汙染、道路安全問題以及人們長時間駕駛帶來的健康影響而苦苦掙扎。這絕對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不可持續的習慣和設計
機動化運輸佔全球人為排放的近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來自私家車。納達爾表示,如果以汽車為中心的交通運輸發展模式(這是美國和歐洲許多城市的特徵)延續到21世紀,那將是“一場絕對的災難”。

“建築物的建造方式、街道的鋪設方式、城市形態將伴隨我們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肯定是幾十年,可能長達幾個世紀。在某些地方,我們的街道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他說。“一旦這些模式落地,就很難改變它們。”

ITDP今天在城市論壇上釋出了一份新的政策指南,以評估將可持續交通運輸和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的房地產開發專案,從而方便、安全地將人們連線到工作、教育、購物和其他機會。

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標準基於八個要素:步行性;腳踏車友好性;互聯的街道和路徑網路;健全的公共交通系統;均衡的活動組合;密集的垂直建築;緊湊型開發;以及減少對私人機動化交通的依賴。

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理解這些原則,但決策者仍然缺乏對這些原則的認識,納達爾說。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快速城市化的地區,城市仍然在為機動車駕駛者而建,即使他們只佔城市人口的一小部分。

IPCC報告草案發現,體制、法律、金融和文化障礙可能會限制低碳交通技術的採用和交通運輸需求的變化。對克服這些障礙的程度進行全面分析不在本報告的範圍之內。

完整IPCC研究的最終版本定於週日釋出。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