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透過腦損傷或其他型別的創傷造就反社會人格者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你能透過腦損傷或其他型別的創傷造就反社會人格者嗎?

— 克里斯·戴利,透過電子郵件

珍妮·斯塔馬塔基斯舊金山灣區各學院的講師,解釋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心理學家、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曾說過:“給我一打健康的、發育良好的嬰兒,以及我指定的撫養他們的世界,我保證隨機挑選一個,訓練他成為我可能選擇的任何型別的專家。”

如果我們進一步推演華生的邏輯,就有可能將某人塑造成精神病態者。精神病態,也稱為反社會人格,其定義是缺乏同情心、欺騙性和完全自私。目前的觀點是,儘管某些基因可能使人易患精神病態,但他們的環境似乎提供了最終的催化劑。因此,一個擁有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特定基因,並在虐待或忽視的家庭中長大的人,將更有可能表現出與這種疾病相關的特徵。

特定大腦區域的嚴重創傷會導致人格發生顯著變化,著名的案例就是菲尼亞斯·蓋奇。1848年,他在佛蒙特州擔任鐵路建設工頭時,在一場事故中倖存下來,一根粗大的鐵棒穿過他的頭部,損傷了他大腦左額葉的大部分割槽域。雖然他沒有變成反社會人格者,但據報道,他對他的個性和行為的影響是如此深刻,以至於朋友們認為他“不再是蓋奇了”。

二十年前發生的一起事件支援了腦損傷可能導致精神病態行為的觀點。1991年,被判犯有性侵犯罪的菲利普·加里多綁架了11歲的傑西·杜加德,並將她囚禁在家中長達18年。專家認為,加里多在青少年時期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摩托車事故,造成了嚴重的腦損傷,而吸毒成癮又加劇了這種情況。加里多的父親說,他的兒子小時候是個“好孩子”,但在事故後發生了 радикальные 變化,變得不穩定。

最近,神經科學家已經確定了與精神病態行為相關的大腦區域。杏仁核(一個幫助我們處理情緒的大腦區域)的輕微損傷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精神病態者行為如此殘忍,並且無法正確表達情緒。精神病態行為也與大腦皮層(調節記憶和自我意識)和額葉(負責自我控制和判斷)的損傷有關。

有問題嗎?傳送至editors@SciAmMind.com

SA Mind Vol 23 Issue 4本文最初以 “你能透過腦損傷或其他型別的創傷造就反社會人格者嗎?” 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3 卷第 4 期 (), p. 74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2-74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