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可以在太空領域合作嗎?

中國在空間科學和探索領域的飛速崛起——以及與俄羅斯的新夥伴關係——促使美國專家重新考慮長期以來對雙邊合作的禁令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seen from space.

國際空間站,如圖所示為2018年景象,是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參與國合作的成果。然而,由於美國的反對,中國被排除在該專案之外。

在21世紀,合作還是競爭將定義國際空間科學和探索?答案可能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航天超級大國在未來幾年選擇如何互動。

按大多數指標衡量,美國仍然是全球航天領域的領導者,但中國正有條不紊地快速推進其雄心勃勃的航天議程,規劃並實施一系列前往小行星帶和木星等目的地的機器人星際探測,以及前往火星的取樣返回任務。此外,中國的五年探月計劃也融入其中,該計劃最近宣佈與俄羅斯建立夥伴關係,兩國將聯合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並由人類宇航員進行維護。

與此同時,在更靠近地球的軌道上,中國正在快速建造其“天宮”空間站,這是一個多艙段的空間站。空間站的核心艙段已經升空並投入執行,可容納三名宇航員。到明年年底,一系列快速發射計劃,包括更多的宇航員、補給飛船和附加艙段,應將中國軌道前哨站的組裝工作推向完成。據報道,中國載人航天機構已初步批准在該空間站內進行1000多項科學實驗。並且正在透過聯合國邀請外國參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中國航天計劃以及該國與俄羅斯的合資企業可能對美國太空探索目標產生什麼影響,目前尚不清楚。但一些專家認為,美國現在或許應該尋找共同點,以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多國太空議程。

然而,就目前而言,限制性立法使得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得多。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其中包括一項被稱為“沃爾夫修正案”的附加條款。該修正案以其策劃者,時任弗吉尼亞州眾議員弗蘭克·沃爾夫的名字命名,禁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使用聯邦資金與中國政府進行直接的雙邊合作。此後,是否廢除該修正案一直是政治上的燙手山芋,在急於將中國描繪成太空領域新興對手的鷹派陣營和希望利用中國在該領域飛速崛起為美國謀福利的較不具對抗性的倡導者之間來回拋擲。

轉變的聯盟

“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合作與競爭的混合,可能是在美國領導的陣營和中國領導的陣營之間。這不一定是壞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該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的創始人和長期前任主任約翰·洛格斯頓說。“畢竟,正是[美國與蘇聯]的競爭將我們送上了月球。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著全球領導地位的競爭。”

至於中國和俄羅斯為了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而互相靠近,洛格斯頓認為,美國迄今為止的反應一直不一致。“一半時間,我們抱怨[中國和俄羅斯]缺乏透明度。但當他們明確表示他們的計劃時,我們也不高興,”他說。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1993年轉向美國[尋求幫助建造國際空間站],以拯救他們的太空計劃。而現在我認為他們正在轉向中國做同樣的事情。”

現在是與中國更緊密合作的時候了嗎,也許可以從廢除沃爾夫修正案開始?洛格斯頓認為是的,儘管他強調他的許多同行不同意。“這是一個合法的政策辯論問題,”他說,“每年在立法中重複沃爾夫修正案是一種避免這場辯論的便捷方式。” 洛格斯頓補充說,就目前而言,美國應該利用外交和科學渠道來試探未來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確定任何夥伴關係是否可能互惠互利,更不用說是否可行。“中國可能——或者我們可能——決定[說]不,”他說。“但現在我們真的無法參與來做出這個決定。”

然而,從根本上說,洛格斯頓拒絕了關於中國和美國註定要進行另一場類似於冷戰時期美蘇競爭的太空競賽的說法。“當然存在競爭,但這不是一場競賽,”他說。

太空領域的個案處理

比爾·納爾遜,佛羅里達州前參議員,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第14任局長,會第一個表示不同意。他說,兩國實際上已經處於太空競賽之中,美國必須保持警惕。

“我認為我們有一個非常具有侵略性的中國,並且我補充說,[一個]迄今為止成功的”中國,他說。“他們說他們要建立一個空間站,他們就做到了。[他們說他們會]帶回月球樣本,他們也做到了。他們是第二個在火星上實現機器人著陸和巡視的國家。[而且]他們計劃讓人類登上月球。”

“他們把話說出來……然後他們通常會付諸實踐,”納爾遜說。“中國的民用航天計劃實際上是他們的軍事航天計劃。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我們正在與中國進行一場太空競賽。”

甚至在到達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之前,納爾遜就對中國的太空雄心瞭如指掌。他曾在美國眾議院空間小組委員會擔任了六年主席,後來又擔任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的資深成員——這兩個職位都要求對地緣政治太空活動有透徹的態勢感知。

關於與中國合作的前景,納爾遜思考了與前蘇聯的關係是如何演變的,前蘇聯曾經是“我們的死敵”。部分原因是由於兩國都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以及相互確保摧毀的相關威脅,美國和蘇聯最終達成了僵局,並延伸到太空領域,在那裡,合作而不是競爭佔據了主導地位。共同建造的國際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並且由宇航員和宇航員持續駐守超過二十年——是合作能夠取得成就的光輝典範。“在地球上事情並不順利……但在太空領域卻很順利,”他說。

納爾遜希望美國也能與中國建立這種關係。但不幸的是,他說,就目前而言,中國傾向於保密的作風阻礙了任何類似的夥伴關係。需要更多的開放性。“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是以一種透明的方式讓所有國家加入你,”他說。然而,如果選擇與中國就其太空計劃進行任何合作,“這需要我證明它不會影響我們的國家安全。因此,我們將逐案處理。”

一個案例可能是與中國合作,以促進分享該國最近和非常成功的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中獲得的一些珍貴樣本。納爾遜說,根據沃爾夫修正案,只要美國研究人員不使用任何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金,並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資助的大學專案與任何與中國相關的專案分開,美國研究人員就可以要求並獲得這些月球收藏品,而不會受到禁止。

同樣,中國的火星取樣返回計劃是另一個未來的前景。“他們的火星樣本將在與我們的樣本大致相同的時間返回,所以這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納爾遜建議。

天堂裡的和諧?

當然,即使沒有有意義的合作,新宣佈的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太空夥伴關係也可以加強美國。資深分析師瑪西亞·史密斯運營著網站SpacePolicyOnline.com,她說,例如,這可能會迫使白宮和國會開啟資金閘門,向美國的民用和軍事航天計劃注入資金。但這是否會產生足夠的資金來滿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阿耳忒彌斯”計劃的目標——即最早在2024年讓宇航員重返月球——是另一個問題。史密斯說,中俄月球研究基地並不打算在2036年或更晚之前實現人類登月,“所以這算不上什麼競賽。”

或者,由於沃爾夫修正案確實允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某些非常嚴格的條件下與中國合作,也許更強有力的合作仍然有可能。

史密斯說:“如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能夠說服國會,[任何]提議的合作都不會造成技術轉讓的可能性,也不會涉及美國認定直接參與侵犯人權的官員,那麼它就可以獲得批准。” “而且它只限制雙邊合作,而不是多邊合作。” 儘管如此,她補充說,目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中國之間的太空合作非常少,並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種情況會在短期內改變。

與此同時,美國仍然與俄羅斯共同承擔著維護和發展數十年之久的多國載人航天探索計劃的責任,該計劃促成了國際空間站的建立。史密斯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希望俄羅斯不僅繼續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伙伴,而且還將幫助建造該機構“阿耳忒彌斯”計劃中計劃中的月球門戶空間站。

“或許俄羅斯會選擇與中國以及美國領導的多國努力合作。但讓這三方和諧地探索太空?除非發生我水晶球中看不到的劇烈地緣政治變化,否則不可能,”史密斯總結道。

深空力量動態

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中國政治和安全事務高階研究員程迪恩說,兩個專制系統實際上能在太空合作方面取得多大成就尚不清楚。“宣佈很容易。實際合作很難,”他說。

程補充說:“在任何俄中太空關係中,俄羅斯似乎是較弱的夥伴。” “而且俄羅斯不善於處理作為弱勢夥伴的局面,無論是蘇聯解體後與西方的關係,還是極有可能與中國的關係。”

他指出,美國在與其他表現出透明度以及尊重智慧財產權和法治(涉及人權和國家主權)的國家合作時表現良好——所有這些領域都與中國存在緊張關係。這種衝突歷史及其未來可能持續下去的可能性,使得程對兩國在太空領域近期合作的任何希望都持懷疑態度。

布朗大學行星科學家吉姆·海德是空間探索領域的領先專家,他與俄羅斯和中國的空間科學家以及他的歐洲同事進行多邊合作,分析未來星際任務的著陸點。他說,無論是在衝突還是合作中,中國太空雄心不變的一點是它們不會停止。

“中國正在通往太空的‘絲綢之路’上,”海德俏皮地說。“他們正在做這件事;這是毫無疑問的。他們的太空計劃對他們很重要,它確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聲望。它不僅對科學有利,而且對[國家所做的一切]都有利。如果我們坐著把頭埋在沙子裡,自己什麼都不做,他們仍然會繼續前進。他們不會等待我們。”

海德說,中國已經在月球科學領域接近領導地位,因為它已經證明它可以向月球的近側和遠側發射取樣返回航天器,並且“基本上可以像香腸一樣批次生產它們。”

海德建議,與其等待白宮大力推動改變沃爾夫修正案,科學家們不如向國會請願豁免,以便他們可以與他們的中國同行在太空專案上進行雙邊合作。前進的道路可能是透過機構間空間科學諮詢小組,這是一個由主要航天機構的研究人員組成的非正式集體,負責執行特定任務的機構間協調。

海德補充說,讓中國成為《阿耳忒彌斯協定》的簽署國也可能是一條富有成效的途徑。這些協定由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牽頭,描述了基於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的原則的共同願景,旨在建立一個安全透明的環境,以促進月球上的探索、科學和商業活動。截至撰寫本文時,已有十幾個國家接受了《阿耳忒彌斯協定》: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義大利、日本、盧森堡、紐西蘭、韓國、烏克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和美國。

“太陽系是如此廣闊的地方。如果我們都各自重複做所有事情,那簡直是愚蠢。因此,合作、協作、協調——我認為這絕對是前進的方向,”海德總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