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能否從太空追蹤地球上的生命?

科學家推動更好地利用衛星監測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一群生物多樣性專家昨天呼籲他們的同事,弄清楚如何最好地利用航天機構的衛星資料來追蹤環境變化,如物種出現、火災和樹葉覆蓋。

倫敦動物學會的保護生物學家納塔莉·佩託雷利說:“目前,這種潛力尚未被挖掘出來。”她是來自世界各地的14位作者之一,他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信件。“我們知道所有的工具都已具備。如果我們能在我們真正應該監測的內容上達成一致,我們就可以確保航天機構將長期監測作為優先事項。”

衛星越來越能夠使用不同型別的感測器捕捉關於生態系統的更好資訊。主動感測器發射訊號並解釋反彈回來的訊號,可以描繪出地面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3D影像,包括樹冠高度等指標。光譜儀可以探測到每種植物的生物化學指紋。影像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識別單個樹木或動物物種,如鯨魚或野牛的程度。各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公開他們的資料。在美國,來自陸地衛星計劃的影像在2008年開始免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生物多樣性監測人員現在可以使用全球範圍的資料,而以前,大多數工作都是一次針對一個物種進行的。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沒有大規模地或以標準化的方式進行。作者小組將部分責任歸咎於遙感和衛星世界與保護世界之間溝通不暢。獲取途徑有限、對觀測連續性的不確定性以及這兩個領域之間的分歧也阻礙了合併。

佩託雷利說:“從這些衛星收集的資料與對保護有用的產品之間存在差異。”

讓生態學成為“大資料科學”
追蹤生物多樣性需要將原始資料轉化為政策制定者可以用來防止進一步喪失的措施,而對於來自衛星的資料來說,這並非易事。例如,森林面積相對容易測量,但對於如何將這些嚴格的指標轉化為森林退化的衡量標準,還沒有強烈的共識。

目前,收集衛星資料的大多數標準都與天氣和氣候有關。大約十年前,氣候科學家經歷了類似的過程,推動了更多的衛星分析。現在,氣候模型考慮了大約50個基本氣候變數的列表,如空氣和海面溫度、積雪覆蓋或海洋酸度,這些變數有助於簡化有用資料的收集和共享。

這封信的作者希望在生態學界啟動類似的過程。

美國宇航局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預測專案主管、這封信的共同作者伍迪·特納說:“生態學需要加強併成為一門大資料科學。”。“這需要將社群聚集在一起,那些正在進行基礎宏觀生態學和生物學工作的人與主要由地球物理界組成的工具相結合。”

他指出,即將到來的美國地球科學十年調查,為美國宇航局和其他機構制定了10年優先事項,這是生態學家提出他們對資料的特殊需求的關鍵機會。

他說:“生態學家需要更多地參與到跨科學對話中。”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 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