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23年8月21日):8月20日,俄羅斯航天局宣佈,一個故障導致“月球-25”號航天器墜毀在月球上,結束了此次任務。
在冷戰推動蘇聯向月球派遣大量機器人半個世紀後,俄羅斯正在高風險的地緣政治博弈和新的國際月球競賽中嘗試重返月球。
“月球-25”號是俄羅斯近50年來的首次月球任務,於8月10日發射,目前正在繞月軌道執行,準備最早於8月21日著陸。然而,實現軟著陸並非易事,專家表示,俄羅斯的航天計劃現在遠不如1976年那樣強大,當時“月球-24”號為地球上的科學家帶回了月球岩石進行研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顯然,蘇聯和俄羅斯擁有非常豐富的太空探索歷史,因此他們曾經擁有作為太空強國的技術能力、洞察力和工業基礎。但實際上,自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以來,他們做出了一系列完全破壞了其基礎設施和繼續這一偉大傳統的能力的決定,”蘭德公司高階政策研究員布魯斯·麥克林托克說。最近,俄羅斯於2022年2月入侵鄰國烏克蘭,引發了廣泛的國際譴責,並導致了針對該國技術部門的相關嚴厲制裁,這對開發和支援太空任務至關重要。
俄羅斯航天局(Roscosmos)的領導人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規劃“月球-25”號任務。然而,由於該國優先考慮載人航天和軍事努力,而不是科學任務,航天器遲遲未能成型。
海軍研究生院政治科學家克萊·莫爾茨說:“俄羅斯正試圖在國內和國際上恢復其作為太空科學領導者的聲譽。” 他補充說,“由於資金缺口,俄羅斯十多年來沒有進行任何重大的深空任務。” “俄羅斯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正試圖證明,儘管面臨制裁和預算削減,他們仍然可以進行重大的太空科學任務。”
現在“月球-25”號終於發射了,它的目標著陸點是距離月球南極620公里處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該隕石坑位於月球赤道以南約70度。之前的月球任務,以及美國載人阿波羅計劃和其他月球任務,都集中在更靠近赤道的區域。然而,月球兩極現在是一個令人垂涎的目標,因為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區域在永不見陽光的深坑中隱藏著水冰——這是生命支援或火箭燃料的寶貴儲備。
莫斯科太空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說,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離月球南極太遠,不能被認為是真正的“極地”。但它具有足夠的極地條件,科學家們有可能在那裡看到“一些新的東西”,因為著陸器研究了月球表面和地下的岩石成分,並尋找水冰的證據。米特羅法諾夫和他的同事打算利用從“月球-25”號獲得的資料和經驗來指導“月球-27”號和“月球-28”號,這兩次任務都將著陸在更靠近南極的地方。後一項任務甚至會將樣本帶回地球。
米特羅法諾夫說,該任務計劃至少持續一個地球年,但如果航天器保持良好狀態,可能會延長。 “月球-25”號將在寒冷的月球夜晚休眠,月球夜晚大約持續14個地球日,並且只在陽光照射時執行。
這與俄羅斯之前持續最多一週的月球表面任務截然不同。“實際上,基本技術的所有要素都不同,科學計劃也不同,實際上,這是一個21世紀的任務,”米特羅法諾夫說。
然而,就像其蘇聯時代的前輩一樣,“月球-25”號也受到了俄羅斯在地球上的局勢的影響。與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快速發射相比,蘇聯解體後的預算問題不僅大大減緩了月球探索的步伐,而且地緣政治也發生了變化。
在冷戰期間,蘇聯推動其太空計劃,以此向世界各國證明其優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科學家斯維特拉·本-伊扎克(她與美國太空部隊和國防部合作,但以私人身份發表意見)表示,太空探索不再是這樣運作的。
她說:“仍然有第一,但問題是:誰將真正留下來並生存下來,並建立可持續的、持久的存在?” “這不僅僅是到達那裡,還在於留下來並生存下來,而這是不可能單獨完成的。”
“月球-25”號是一項以俄羅斯為主的任務,因為該國一直在努力保留合作伙伴。儘管日本和印度曾考慮與俄羅斯合作開展這項任務,但兩國最終都拒絕了。歐洲航天局(ESA)曾同意傳送一臺名為Pilot-D的地形相機,該相機旨在開發未來的精確著陸系統。然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久,歐空局就撤回了該儀器,並將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著陸嘗試。
歐洲航天局月球探測小組負責人尼科·德特曼說:“我祝願他們一切順利,著陸成功。”他指出,該相機明年將由美國公司Astrobotic運營的任務攜帶飛行。儘管米特羅法諾夫表示,相機的丟失對“月球-25”號任務“沒有”影響,但歐洲合作的結束意味著俄羅斯將需要為未來的“月球-27”號任務開發自己的著陸技術以及鑽機。
儘管中國和俄羅斯在2021年宣佈了一項旨在在月球南極建立長期載人基地的聯合月球探索計劃,但中國現在將該計劃視為自己的倡議,並有許多國家的貢獻。
麥克林托克說:“當涉及到科學探索時,[俄羅斯]似乎直接和不利地影響了他們擁有的最密切的合作關係,那就是與中國。” (兩國都沒有非常公開地說明各自的太空探索計劃,因此尚不清楚中國是否因為烏克蘭戰爭、俄羅斯太空計劃的弱點還是完全出於其他原因而疏遠自己,他指出。)
與此同時,印度也正在前往月球,試圖成為第四個實現軟著陸的國家,並加入前蘇聯、美國和中國的精英俱樂部。印度此前曾在2019年嘗試過這一壯舉,這是其“月船2號”任務的一部分,但著陸器墜毀了。以色列和日本最近也曾嘗試著陸月球,但均以航天器墜毀而告終。(後者的航天器攜帶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製造的漫遊車。)儘管遭遇了一連串的失敗,但新的“月球競賽”勢頭依然強勁,多個國家和私營公司都在競相在未來幾年向那裡發射航天器。
現在,全世界將關注“月球-25”號是會加入執行中的月球航天器行列,還是會將其碎片散落在貧瘠的表面。“‘月球-25’號的發射是‘容易的部分’,”莫爾茨說。“在月球上的軟著陸才是真正的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