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思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嗎?

研究表明,樂觀地看待生活是有限度的

“強調積極面”,約翰尼·默瑟和哈羅德·阿倫在1944年的歌曲中歡快地懇求我們。從本傑明·富蘭克林1750年的《窮理查年鑑》(建議讀者“悲傷除了罪惡一無是處”)到今天絡繹不絕的勵志演講家,美國人長期以來一直秉持著樂觀、“能幹”的生活態度。在亞馬遜網站上搜索“積極思考”,你會發現有源源不斷的產品旨在幫助我們用玫瑰色的眼鏡看待生活,包括“積極思考的力量”牆歷和“用鼓勵和肯定戰勝逆境”海報系列。

然而,事實上,積極性並非人們吹捧的那麼好。雖然保持樂觀的態度無疑有其好處,但諸如精神振奮帶來的更健康和更富裕等益處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證實。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在某些情況下,樂觀主義可能是有害的。

悲觀主義的益處
儘管大眾普遍強調積極思考,但學院派心理學在許多年裡一直以消極面為中心。即使在今天,瀏覽典型的心理學教科書也會發現,其中占主導地位的主題是生活的陰暗面——精神疾病、犯罪、成癮、偏見等等——這可能反映了旨在補救這些個人和社會問題的目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提供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然後,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由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馬丁·E·P·塞利格曼領導的一批傑出的心理學家創立了一個名為積極心理學的領域。這門新興學科探索幸福、性格優勢和美德、韌性以及心理適應和健康的其他重要方面的原因和結果。並非所有積極心理學家都主張不惜一切代價地保持樂觀——塞利格曼在1990年的一本書中警告說,樂觀主義“有時可能會使我們無法以必要的清晰度看待現實”。但鮑登學院心理學家芭芭拉·赫爾德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許多人確實提倡一種觀點,即積極思考對我們所有人、在所有時候都是有益的。

事實上,許多支援積極思考帶來實際益處的資料都很薄弱。根據康奈爾大學心理學家安東尼·翁在2010年的一項回顧,儘管大多數研究表明,樂觀的人往往比其他人身體更健康,而且他們可能也更長壽,但這些發現來自相關性研究,這些研究考察了積極思考與生活結果之間的統計關聯,但不能告訴我們因果關係。因此,積極思考可能會使我們更健康,但更健康反而可能導致我們積極思考。對相同結果的另一種解釋是:積極的想法和良好的健康是第三個因素(比如精力充沛)的結果,而這在大多數研究中沒有被衡量。同樣的模糊性也困擾著大多數聲稱樂觀主義可以改善抑鬱情緒或提高工作績效的研究。

即使最終出現更多關於樂觀主義的樂觀結果,但樂觀的前景不太可能使每個人都受益。例如,防禦性悲觀主義者往往會非常擔心即將到來的壓力源,如工作面試或重大考試,並且他們會高估自己失敗的可能性。然而,這種擔憂對這些人來說是有效的,因為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做好準備。韋爾斯利學院心理學家朱莉·諾雷姆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剝奪防禦性悲觀主義者他們偏好的應對方式——例如,強迫他們“振作起來”——會導致他們在任務中表現更差。此外,在2001年對老年社群參與者的一項研究中,塞利格曼和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家德里克·艾薩科維茨發現,在經歷負面生活事件(如朋友去世)後,悲觀主義者比樂觀主義者更不容易患抑鬱症。悲觀主義者可能花了更多時間在精神上為不愉快的可能性做準備。

另一項研究質疑了積極肯定語的治癒能力——這些積極肯定語是大眾心理學中無處不在的固定內容,前喜劇演員阿爾·弗蘭肯曾將其戲仿為輔導員斯圖爾特·斯莫利(“我足夠好,我足夠聰明,而且,該死的,人們喜歡我”)。在滑鐵盧大學心理學家喬安妮·伍德及其同事於200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對於自尊心高的參與者來說,多次重複積極肯定語(“我是一個可愛的人”)確實會在之後立即帶來稍好的情緒。但對於那些自尊心低的人來說,積極肯定語適得其反,導致情緒更糟。伍德及其同事推測,像斯莫利這樣的言論在自尊心低的人的思想中聽起來很空洞,只會提醒他們自己離人生目標有多麼遙遠。

過猶不及?
積極思考運動的另一個潛在障礙是,過於樂觀的態度可能是不健康的,因為它可能會脫離現實。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密歇根大學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創始人之一)區分了現實樂觀主義(在關注潛在威脅的同時對未來抱有希望)和不現實樂觀主義(無視這些威脅)。

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重廣大石、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家埃德·迪納和密歇根州立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盧卡斯在2007年的一項研究強化了彼得森的擔憂。透過對幾個大型國際樣本的分析,他們發現,雖然非常快樂的人在親密的人際關係和志願工作中最為成功,但中等快樂的人在經濟和教育方面比非常快樂的人更成功,而且在政治上也更活躍。誠然,大石及其同事衡量的是幸福感,而不是樂觀主義本身,儘管兩者往往密切相關。儘管如此,他們的發現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雖然對世界抱有現實的積極態度通常有助於我們實現某些人生目標,但過於盲目樂觀的態度可能會付出代價——也許是因為它會助長自滿情緒。

積極思考當然有其優勢:它可以鼓勵我們承擔必要的風險並拓展視野。但它也有缺點,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那些天生就習慣於透過擔憂和抱怨來應對問題的人。此外,如果積極思考導致我們輕率地忽視生活中的危險,那麼它可能會適得其反。最後,正如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在2009年的一本書中警告的那樣,普遍認為積極的態度可以讓我們“透過思考擺脫”癌症等疾病的假設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它可能會導致那些未能從這些疾病中康復的人責怪自己不夠樂觀。

 

(延伸閱讀)

  • 積極心理學導論。M.E.P. 塞利格曼和M. 希克森米哈伊在《美國心理學家》雜誌,第55卷,第5-14頁;2000年。

  • 積極心理學的負面。B. S. 赫爾德在《人文心理學雜誌》, 第44卷,第1期,第9-46頁;2004年1月。

  • 光明的一面:對積極思考的無情宣揚如何削弱了美國。芭芭拉·艾倫瑞克。大都會圖書出版社,2009年。

哈爾·阿科維茨是亞利桑那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作者感謝洛裡·馬裡諾對本文提供的慷慨幫助。

更多作者:哈爾·阿科維茨
SA Mind Vol 22 Issue 2這篇文章最初以“心理健康的事實與虛構:積極思考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嗎?”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2卷第2期(),第64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