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來,一直有人提出音樂有助於植物生長的偽科學說法,儘管證據充其量也只是站不住腳的。然而,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植物可能能夠感知聲音,例如管道中流水的咕嚕聲或昆蟲的嗡嗡聲。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西澳大利亞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莫妮卡·加利亞諾和她的同事將豌豆幼苗放置在形狀像倒 Y 字的盆栽中。每個盆栽的一個臂膀放在裝有水或盤繞塑膠管的托盤中,水從中流過;另一個臂膀裝有乾燥的土壤。根部朝向有液體的管道臂膀生長,無論液體是容易接近還是隱藏在管道內。“它們只是知道那裡有水,即使唯一能探測到的只是水在管道內流動的聲音,”加利亞諾說。然而,當給幼苗在水管和一些溼潤土壤之間做出選擇時,它們的根部更喜歡後者。她假設這些植物利用聲波遠距離探測水源,但在目標更近時,則遵循溼度梯度來鎖定目標。
這項研究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生態學》雜誌上報道,並非首次表明植物可以探測和解釋聲音。 2014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阿拉伯芥可以區分毛毛蟲的咀嚼聲和風的振動——在“聽到”進食昆蟲的錄音後,該植物產生了更多的化學毒素。“我們傾向於低估植物,因為它們的反應通常對我們來說不太明顯。但事實證明,葉子是非常靈敏的振動探測器,”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現任托萊多大學環境科學家的海蒂·M·阿佩爾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植物可以聽到聲音的另一個暗示來自“嗡嗡授粉”現象,在這種現象中,蜜蜂以特定頻率的嗡嗡聲已被證明可以刺激花粉釋放。
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的生物學家邁克爾·舍納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認為植物可能具有可以感知噪音的器官。“聲音振動可以透過機械感受器觸發植物的反應——這些可能是非常精細的毛狀結構,任何可以像膜一樣工作的東西,”他說。
加利亞諾觀察到,這項研究提出了關於聲汙染是否像影響動物一樣影響植物的問題:“噪音可能會阻斷植物之間的資訊通道,例如,當它們需要互相警告昆蟲時。” 所以下次你在花園裡開啟吹葉機或綠籬剪時,請為百合花著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