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能否放棄煤炭?

這個歐盟強國正努力削減最骯髒的化石燃料

©iStock.com

德國環境部長呼籲快速推進該國退出煤炭的計劃,這激怒了安格拉·默克爾總理領導的保守派聯合政府。

在12月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之前遭到拒絕後,部長芭芭拉·亨德里克斯再次提出了這個話題。這一次,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專家表示,在法國首都達成的全球協議改變了局勢。全球碳預算和煤炭儲量現在已成為德國公眾和政治對話的主流。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需要制定長期計劃,以便提供監管的確定性。最後,許多人認為,繼續燃燒煤炭會損害德國作為氣候變化領導者的聲譽。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據亨德里克斯稱,關於全面逐步淘汰德國國內煤炭生產的首個提案將在夏季休會前提交給默克爾的辦公桌,能源公司、工會和地區官員之間的討論預計將在3月底前結束。

亨德里克斯正在推動最遲在2040年最終退出煤炭,而工業界則希望繼續開採和燃燒煤炭至少到2050年。

著名的氣候科學家和環保活動家堅持認為,在2030年代初結束煤炭生產不僅在科學上是必要的,而且在技術上和經濟上也是可行的。他們認為,只有電力部門首先實現脫碳,其他部門才能跟上。此外,一項涉及所有利益攸關方的計劃性退出煤炭的方案,有望實現有序過渡,從而避免諸如大規模煤礦工人裁員或煤炭泡沫破裂導致數十億美元投資擱淺等破壞性影響。

“如果註定要崩潰,德國政府希望塑造它,並使其儘可能地無痛,”克雷格·莫里斯說,他是一位自1992年以來在德國工作的美國能源領域作家和翻譯。

莫里斯補充說,想想肯塔基州的煤礦工人或頁岩氣繁榮的持續衰退。“在美國,我們應該進行同樣的辯論。”

工業界反擊
德國如果單獨行動,溫室氣體將在國外排放,因為工業將離開該國。強大的德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烏爾裡希·格里洛也辯稱,就業崗位也岌岌可危。

“關於煤炭的國家倡議毫無意義,”格里洛說,他斷然拒絕了備受尊敬的智庫Agora Energiewende提出的2040年退出計劃。

根據Agora的提案,從2018年開始,每年將淘汰3吉瓦的舊發電能力——相當於三到四個大型電廠。將禁止開設任何新的露天礦,同時設立每年2.5億歐元的投資基金,在整個淘汰期內總計約60億歐元。

Agora的分析認為,這可以在不使電力價格大幅上漲且不危及供應安全的情況下組織進行。

工會IG BCE的負責人邁克爾·瓦西里亞迪斯表示,Agora檔案中提出的建議“沒有說服力”。

瓦西里亞迪斯在新聞稿中說:“擁有高效能產業的德國需要不同的優先事項。”他補充說,德國應該追求創新之路,解決未來如何儲存大量可再生能源的問題,而不是討論退出煤炭。

褐煤:眼不見,心不煩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很擔憂。如果近期目標未能實現,對長期基礎設施的依賴可能會使未來減緩工作的時機和規模變得更加昂貴和難以實現。

波茨坦高階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多米尼克·舍布勒博士說,隨著向拍賣系統的轉變,德國現在有了一條非常明確的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道路。他補充說,問題在於煤炭方面,特別是褐煤,但也涉及諸如輸電網的擴建、核電站的退役以及能源市場設計的改革等問題。

舍布勒說:“褐煤是你能想象到的最骯髒的發電方式,所以即使你用硬煤進口來替代它,你仍然會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倡導者表示,既然碳稅已正式被排除在外,選擇就更加有限,但仍然可行。

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生態與可持續發展負責人莉莉·富爾說:“我們需要正確的政治訊號。”該基金會是一家位於柏林的智庫,與德國綠黨關係密切。

富爾說,取消補貼、制定新的法規(如排放績效標準)以及持續甚至增加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援,所有這些都需要額外關注。

與褐煤相反,在政府補貼到期後,德國硬煤的開採將於2018年結束。前煤礦的復墾每年將花費2.2億歐元,無限期,這筆錢來自工業界設立的捐贈基金。

煤炭進口可能會彌補短缺,褐煤產量增加也可能彌補短缺,德國估計擁有4000萬噸褐煤儲量,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

褐煤也稱為棕煤,燃燒時每噸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比硬煤高三分之一,是天然氣的三倍。它仍然是歐洲最豐富且最便宜的國內燃料,尤其是在靠近發電廠的地方。

富爾說:“困難之處在於,許多德國人覺得如果他們恰好不住在煤礦或發電廠附近,就與他們無關。”

她補充說:“我們尚未引發關於燃燒煤炭的非氣候相關影響的辯論。”

例如,在與波蘭接壤的盧薩蒂亞,據說附近露天礦坑的硫酸鹽正在威脅施普雷河的水質,從而威脅柏林的飲用水供應。美國的汞和二氧化硫排放限值比歐洲嚴格得多,綠黨現在正在公開宣傳這一事實,以影響即將到來的退出煤炭的討論。

富爾繼續說:“如果這種情況受到關注,辯論很可能很快就會變成全國性的和廣泛的辯論。”

“到此為止,不得再進一步”
德國反對煤炭的運動已經進行了幾十年,儘管它們在範圍上僅限於地方或區域。然而,在2006年左右,在投資者宣佈計劃新建38座燃煤電廠後,抗議活動變得更加響亮。隨之而來的是成功的法庭訴訟,以及公眾壓力加大,質疑煤炭在政府氣候和能源政策中的作用。

根據《時代週報》最近委託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煤炭現在甚至比核電更不受歡迎。(當被問及他們首選的電力來源時,80%的德國受訪者最近表示,他們更希望電力來自太陽能,76%來自風能,8%來自核能,5%來自煤炭。)

這種負面形象現在對大多數政治家來說顯而易見,但對於像28歲的菲利普·鮑姆這樣的氣候活動家來說,這種言論在很大程度上未能與他所說的大多數德國人現在想要的東西相符。

鮑姆在回憶8月份在德國煤炭巨頭萊茵集團運營的加茲維勒礦的抗議活動時說:“我們奔跑了感覺像一個小時。”這項名為“Ende Gelände”(英語為“到此為止,不得再進一步”)的抗議活動正在對露天褐煤礦進行公民不服從行動,這些礦分佈在三個主要區域:德國西部的萊茵蘭、盧薩蒂亞和柏林以東的該國中部。

鮑姆和800名活動家能夠關閉礦井幾乎整整一天。在萊茵集團員工駕駛吉普車的追趕和警察揮舞警棍和辣椒噴霧的對抗下,該團體最終在離他們的目標僅幾百碼的地方被阻止:用於撕裂周圍鄉村的巨型挖掘機。

在礦井風暴發生前夕的氣候營地接受培訓後,“Ende Gelände”現在獲得了德國非政府行動運動主流的支援。活動家沉浸在“不可燃碳”和“撤資”的語言中,觀看培訓影片並參加講座。行動包括封鎖通道、組成人鏈,並在必要時闖入發電廠和礦井以阻止運營。

鮑姆說,關鍵的動機是對政治程序缺乏信心。

鮑姆說:“我們看到了[副總理西格瑪]·加布里爾試圖用他的稅收提案關閉褐煤發電站時發生的權力鬥爭。”“但他失敗了。”

加茲維勒行動總共涉及1500多名抗議者,標誌著其規模和規劃的轉折點。以前從未有如此多的抗議者聚集起來,以不服從的方式反對化石燃料的開採。幾十年來,德國從未見過這樣的場面。

鮑姆在談到該組織即將在勃蘭登堡採取的行動時說:“我們將阻止盧薩蒂亞的挖掘機。”“到時見。”

轉載自Climatewire,經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許可。 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