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可以延緩衰老嗎?

間歇性禁食可能改善健康,至少根據動物研究表明

在深受喜愛的E. B. White小說《夏洛特的網》中,一隻老綿羊勸告貪吃的耗子坦普爾頓少吃點可以活得更久。“誰想永遠活下去?”坦普爾頓嗤之以鼻。“我從盛宴的快樂中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滿足感。”

人們很容易對坦普爾頓產生共鳴,但綿羊的說法有一定道理。研究表明,在許多動物(包括線蟲、果蠅和齧齒動物)中,減少通常的卡路里攝入量,通常減少30%至40%,可以將壽命延長三分之一或更多。然而,當涉及到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時,情況尚不清楚。一項針對限制卡路里攝入的恆河猴的長期研究表明,嚴格的飲食增加了存活率;另一項於2012年發表的此類研究令人驚訝地未能顯示這一點。然而,2014年的一份報告表明,後一項研究中的對照組猴子(據稱未限制卡路里攝入)實際上處於相當於輕度卡路里限制的飲食狀態。這可能解釋了該研究未能顯示其對照組和實驗動物之間存在顯著壽命差異的原因。即使限制卡路里攝入量無助於任何人活得更久,但大部分資料都支援這樣一種觀點,即限制食物攝入量可以降低老年常見疾病的風險,並延長健康生活的時間。

如果人們可以聲稱獲得這些好處而無需一直感到飢餓就好了。或許有一種方法。近年來,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一種稱為間歇性禁食的策略上,作為持續限制卡路里攝入量的一種有希望的替代方案。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間歇性禁食,包括從定期的多日禁食到在一週的某些日子裡不吃一兩頓飯,可能會促進與不間斷的卡路里限制所承諾的某些相同的健康益處。間歇性禁食的想法對大多數人來說更容易接受,因為正如坦普爾頓會很高興聽到的那樣,人們不必放棄盛宴的樂趣。研究表明,一天盛宴,一天禁食的齧齒動物,其總體卡路里攝入量通常比正常情況下少,並且壽命與每天都吃限制卡路里膳食的齧齒動物一樣長。

在國家老齡研究所神經科學實驗室負責人馬克·P·馬特森 (Mark P. Mattson) 監督的 2003 年小鼠研究中,定期禁食的小鼠在某些方面比持續限制卡路里攝入的小鼠更健康;例如,它們血液中的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較低,這表明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風險降低。

最早的禁食
宗教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禁食對靈魂有益,但其對身體的好處直到 20 世紀初才被廣泛認可,當時醫生開始建議用禁食來治療各種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症和癲癇病。

在 20 世紀 30 年代,康奈爾大學營養學家克萊夫·麥凱 (Clive McCay) 發現,與隨意進食的動物相比,從小就接受嚴格日常飲食的大鼠壽命更長,並且隨著年齡增長,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更小之後,對卡路里限制的相關研究開始興起。卡路里限制和定期禁食的研究在 1945 年交匯,當時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在麥凱早期的實驗中,隔日餵養大鼠的壽命與每日飲食限制一樣長。此外,芝加哥的研究人員寫道,間歇性禁食“似乎延緩了導致死亡的疾病的發展”。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對抗衰老飲食的研究讓位於更有影響力的醫學進步,例如抗生素的持續開發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然而,最近,馬特森和其他研究人員提倡這樣一種觀點,即間歇性禁食可能會降低晚年患退行性腦疾病的風險。馬特森和他的同事已經表明,至少在齧齒動物中,定期禁食可以保護神經元免受各種有害壓力的影響。他的最早的研究之一表明,隔日餵食使大鼠的大腦能夠抵抗誘導細胞損傷的毒素,這種損傷類似於細胞隨著年齡增長而承受的損傷。在後續的齧齒動物研究中,他的團隊發現,間歇性禁食可以預防中風損傷,抑制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運動缺陷,並減緩基因工程改造以模擬阿爾茨海默病症狀的小鼠的認知能力下降。馬特森身材明顯苗條,除了週末外,長期以來一直不吃早餐和午餐。“這讓我更有生產力,”他宣稱。這位 57 歲的研究人員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但沒有醫學學位,他撰寫或與人合著了 700 多篇文章。

馬特森認為,間歇性禁食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一種輕微的壓力形式,不斷增強細胞防禦分子損傷的能力。例如,偶爾禁食會增加“分子伴侶蛋白”的水平,從而防止細胞中其他分子的錯誤組裝。此外,禁食小鼠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水平較高,BDNF 是一種防止受壓神經元死亡的蛋白質。BDNF 水平低與從抑鬱症到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切疾病有關,儘管這些發現是否反映因果關係仍不清楚。禁食還會加速自噬,這是一種細胞中的垃圾處理系統,可以清除受損的分子,包括以前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分子。

間歇性禁食的主要影響之一似乎是提高身體對胰島素(調節血糖的激素)的反應能力。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通常伴隨肥胖,並且與糖尿病和心力衰竭有關;長壽的動物和人的胰島素往往異常低,可能是因為它們的細胞對激素更敏感,因此需要的激素更少。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索爾克生物研究所 2012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盛宴 8 小時,隨後每天禁食其餘時間的小鼠不會變得肥胖,也不會表現出危險的高胰島素水平。

馬里蘭大學遺傳學教授史蒂夫·芒特 (Steve Mount) 說,定期禁食可能提供與持續卡路里限制相同的一些健康益處,並且允許在減肥的同時進行一些盛宴,這一觀點說服了越來越多的人嘗試這種方法。芒特九年多來一直在主持一個關於間歇性禁食的雅虎討論小組。芒特自 2004 年以來每週禁食三天,他補充說,間歇性禁食“不是萬能藥——減肥總是很困難”。“但[它啟用細胞中與卡路里限制相同的訊號通路]的理論是有道理的。”

立足不穩
儘管人們對間歇性禁食的熱情日益高漲,但研究人員進行的可靠臨床試驗很少,其對人類的長期影響仍然不確定。路易斯安那州的醫生詹姆斯·B·約翰遜 (James B. Johnson) 說,1956 年的一項西班牙研究提供了一些啟示,他與人合著了 2006 年對該研究結果的分析報告。在西班牙的研究中,60 名老年男女隔日禁食和盛宴,持續了三年。這 60 名參與者在醫務室度過了 123 天,6 人死亡。與此同時,60 名非禁食老年人在醫務室度過了 219 天,13 人死亡。

2007 年,約翰遜、馬特森及其同事發表了一項臨床研究,表明在 9 名超重哮喘患者中,近乎隔日禁食兩個月後,哮喘症狀和各種炎症跡象迅速顯著減輕。

然而,與這些有希望的結果相悖的是,關於間歇性禁食的文獻也包括一些危險訊號。2011 年巴西對大鼠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長期間歇性禁食會增加血糖和可能損害細胞的組織氧化化合物水平。此外,在馬特森與人合著的 2010 年一項研究中,定期禁食的大鼠神秘地患上了僵硬的心臟組織,進而阻礙了器官泵血的能力。

一些減肥專家對禁食持懷疑態度,理由是禁食會產生飢餓感以及可能導致補償性暴飲暴食的危險。

然而,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一日三餐是一種奇怪的現代發明。我們古代祖先的食物供應波動很可能導致頻繁的禁食——更不用說營養不良和飢餓了。然而,馬特森認為,這種進化壓力選擇了增強大腦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區域的基因,從而增加了尋找食物和生存的機率。如果他是對的,那麼間歇性禁食可能既是一種明智又是一種使人聰明的生存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