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形節能熒光燈(CFL)常被吹捧為標準白熾燈泡的環保替代品,但石溪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它可能會造成皮膚損傷。
眾所周知,這種燈泡使用有毒元素汞會帶來危害,儘管含量非常少,照明裝置製造商很快指出了這一點。美國部分地區和歐盟的法規將每個燈泡的汞含量限制為 3.5 毫克,明年該限制將降至 2.5 毫克。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從節能熒光燈中滲出的紫外線可能會損害皮膚細胞。石溪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 Miriam Rafailovich 在閱讀了一篇以色列報紙上的一篇文章後領導了這項研究,該文章報道稱,當居民改用熒光燈泡後,一個公共農場的皮膚癌發病率激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過去的兩年裡,歐洲聯盟的文獻中出現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報告,這些報告表明,暴露於節能熒光燈泡可能會導致某些皮膚狀況惡化,例如光毒性皮膚病和人類皮膚癌,”發表在上個月的雜誌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上的論文中寫道。
問題在於節能熒光燈的設計方式。熒光燈,無論大小,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電力激發燈泡內部的汞蒸氣。然後,受激發的蒸氣會發出肉眼不可見的紫外線,紫外線會被燈泡的熒光粉塗層吸收。反過來,塗層會將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重新發射出來。
但研究人員發現,與標準熒光燈管相比,節能熒光燈的紫外線洩漏更多,因為玻璃的直徑小,加上其曲折的形狀,會產生更多熒光粉塗層剝落的空間,從而讓更多的紫外線逸出。
過去的研究表明,節能熒光燈發出的紫外線可能會損害以前受損的組織並加劇慢性皮膚病,但研究人員很好奇這些燈泡對健康皮膚有什麼影響。為了找出答案,科學家們研究了兩種型別的皮膚細胞:角質形成細胞(佔皮膚最外層 95%)和真皮成纖維細胞(構成下方的結締組織)。
該團隊使用了從長島零售商處購買的不同製造商的節能熒光燈泡,將培養皿中的培養皮膚細胞暴露於安裝在臺燈中的燈泡,距離不同,時間長短不一。該團隊測量了紫外線的發射量,然後評估了細胞的反應。
Rafailovich 在談到這些燈泡時說:“它們都有一些 [紫外線輻射],但有些比其他的要糟糕得多。”她指出,彩色熒光派對燈泡的紫外線輻射較低,因為柔性彩色塗層有助於保護熒光粉層。
研究人員表示,避免近距離接觸
紫外線分為三種:UVA、UVB 和 UVC。研究人員測試了燈泡的 UVA 和 UVC 輻射。在皮膚細胞中,UVA 會產生活性氧,從而損害其內部運作,並進一步滲透到皮膚中。在戶外,人們通常會暴露於 UVA 和 UVB。
另一方面,UVC 通常會被空氣散射掉,因此我們通常不會在陽光下接觸到它。然而,在靠近光源的地方,例如節能熒光燈,UVC 會損害 DNA。
Rafailovich 說:“我們看到 [節能熒光燈] 發射出大量的 UVC,這在空氣中是看不到的。”
實驗表明,在節能熒光燈下,細胞停止生長並改變形狀。真皮成纖維細胞受到的損害比角質形成細胞更嚴重,因為它們通常不會暴露在光線下。這表明這些燈泡會損害多層皮膚。
Rafailovich 解釋說,在近距離(大約一英尺左右)的情況下,暴露於節能熒光燈“相當於在赤道曬日光浴”。對於那些將節能熒光燈安裝在天花板燈具中的人來說,這可能不會引起警覺,但這應該是檯燈或落地燈的一個擔憂。研究人員建議避免近距離使用節能熒光燈,並將它們放置在玻璃屏障或外殼後面。
然而,現在 LED 的價格正在下降,製造商正在製造更高效的白熾燈版本,因此節能照明方面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該報告的合著者之一、石溪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系兼職教員 Tatsiana Mironava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LED 燈泡和白熾燈泡在紫外線範圍內沒有輻射;因此,它們不會造成任何風險。”
熒光燈泡通常比同等功率的燈絲燈泡節能四分之三以上,這使得它們對想要降低能源費用的消費者很有吸引力。儘管這種燈泡自 20 世紀 40 年代就已出現,但最近的價格下跌、政府激勵措施以及逐步淘汰舊式低效照明的立法幫助節能熒光燈照亮了更多的家庭和企業。
美國能源部在其能源之星計劃下大力倡導使用節能熒光燈,2010 年花費 2.52 億美元來增加節能熒光燈的普及率。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