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城市化的世界中,城市已成為氣候行動的熱點。專家昨天表示,隨著城市社群的擴張,城市規劃者必須越來越多地扮演氣候變化問題解決者的角色。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目前有超過35億人居住在城市。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50億,屆時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擴張對健康和環境的不利影響將變得更加緊迫。作為回應,城市需要變得更加警惕。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世界觀察研究所出版物主任加里·加德納在昨天環境智庫主辦的小組討論中說:“可持續城市將設定重要的限制——因此,例如,我們將不會以無限的方式使用化石燃料。”
世界觀察研究所高階研究員湯姆·普魯格說,城市通常是氣候變化的驅動因素,但它們也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和潛在的補救者。
隨著城市的擴張,城市成為驅動因素,城市擴張侵蝕了森林土地。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森林砍伐,而森林砍伐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0%。
他說,作為受害者,城市屈服於氣候引起 的災難,他指出超級風暴桑迪對紐約市造成的破壞。普魯格說,十大城市中有八個位於沿海地區,這使得它們特別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普魯格說:“在使城市更具可持續性方面,我們還有一段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
普魯格在世界觀察研究所的同事邁克爾·倫納說,發展中城市在自身的形態和環境立場,以及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有很大的發言權。他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佈局。
例如,亞特蘭大和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規模相似,各有大約500萬人口。但是,每個城市的擴張程度以及居民出行使用的汽油量差異很大。這種使用量在排放量方面產生了顯著差異。
專家說,在美國和加拿大,城市擴張是規劃者面臨的基本挑戰之一。它鼓勵高能源消耗和對汽車的依賴。
一些城市,例如科羅拉多州的阿斯彭市(其電力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在綠色化方面取得了成功。專家說,下一步不在於建築物,而在於人。
但可持續城市也是一個社會包容的城市。換句話說,確保城市綠色化意味著確保其所有居民都可以獲得高效電器和清潔能源等物品,倫納說。
他說,“綠色”不能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倫納說:“社會包容是必須的。這必須對每個人都有效,否則就遠遠不夠。”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通訊社》。www.eenews.net,202-628-6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