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否引領全球電動汽車產業?

美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面臨重重出口限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美國新興的電動汽車產業中,毫無疑問,中國、歐洲和其他地方的市場也將蓬勃發展。 這是否意味著將會有相當規模的出口市場? 美國公司得出的結論是,答案是否定的。

製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池的公司仍然希望在國外開展業務,但只能透過在國外生產,並放棄美國工人可以向富裕的外國市場出口的希望。

白宮可能另有計劃。 2010年,它迅速啟動了汽車、電池及其零部件製造廠的建設。 奧巴馬政府表示,美國有望在2015年生產全球40%的先進電池。

該行業預計美國市場將消化大部分供應。 但這些公司幻想破滅,不再期望向預計需求將 резко 上升的外國市場銷售美國製造的汽車或電池。

“我們能向中國出口電池嗎? 答案是否定的。 你必須在當地生產。 而且中國正在透過他們構建激勵機制的方式來確保這種情況發生,”A123 Systems Inc. 汽車解決方案副總裁 Jason Forcier 在七月份的一次會議上表示。

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沃特敦的 A123 公司,儘管如此,仍處於有利地位。 去年,能源部向該公司提供了 2.5 億美元,用於擴大在美國的電池生產。 該公司還在中國設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因此能夠同時服務於美國和中國市場。

許多其他電池和電動汽車公司也是如此,他們表示,中國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效地阻止了他們的外國製造商品。 他們說,進入中國市場的唯一途徑是在那裡生產,並與中國公司分享部分智慧財產權。

奧巴馬政府預測汽車出口
行業專家表示,歐洲是第三大市場。 但 Forcier 說,在那裡,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收和法規也可能使美國產品失去吸引力。

“因此,歐洲的業務將在歐洲贏得和製造; 亞洲的業務將在亞洲贏得和製造,”他說。 “實際上,在美國發展電池產業的關鍵是,我們必須在這裡創造需求。 是的,我們可能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產業,但需求必須來自美國,才能在美國創造能源獨立和就業機會。”

奧巴馬政府是否將電動汽車視為出口產業,這一點尚不清楚。

但它肯定將傳統汽車視為出口產業。 8 月,奧巴馬總統訪問了芝加哥南區的一家汽車工廠,為一款 SUV 造勢。

一家聯邦機構剛剛向福特提供了一筆 2.5 億美元的貸款擔保,這家汽車製造商將用這筆錢生產 20 萬輛福特探險者——特別是,一款比其前代車型燃油效率提高 30% 的車型。 然後,福特將在國外市場銷售這些探險者。

奧巴馬告訴聚集在那裡的汽車工人他的國家出口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透過減少貿易壁壘和幫助出口企業,到 2015 年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 然後,他切入正題。

“我們厭倦了僅僅從其他人那裡購買東西——我們想開始向其他人銷售,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能夠競爭,”他對掌聲說道。 “這就是我們將如何支援數百萬美國工人的良好工作崗位,讓他們做他們一直以來所做的事情:製造偉大的產品並在世界各地銷售。”

然而,隨著電動汽車的到來,世界汽車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商務部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由於三大汽車公司中的兩家在經歷紓困,美國市場萎縮了 20%。

美國汽車市場萎縮; 中國現在是最大的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增長了 46%,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由於世界經濟的衰退,美國汽車出口受到打擊:以美元計算,出口額下降了約 40%。

但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 5%。 商務部報告稱,“美國汽車出口市場唯一的亮點是對中國的出口。”

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預計也將蓬勃發展。 清潔技術諮詢公司 Pike Research 預測,中國和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分別佔全球份額的 27% 和 26%。

這些汽車將在哪裡製造?

歷史上,大多數汽車並沒有跨國貿易; 它們太重,無法長途運輸,而且各國設定了高額貿易壁壘來保護其國內公司。

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尤其高。 總的來說,根據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即將釋出的一篇論文, “乘用車”面臨 25% 的關稅。

“今天,世界全球市場並非開放。 電氣化並沒有使情況變得更容易,”福特汽車公司全球電氣化總監 Nancy Gioia 說。 “如果你看看我們認為相對封閉的市場……它們仍然是相對封閉的市場。”

公司在解決中國難題
例如,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意味著中國公司必須參與三項“核心技術”之一——電機、電力電子或電池。 這些是汽車中最有價值和最昂貴的部件。

什麼算作“參與”? 美國公司表示他們不確定:法律規定中國公司必須“牢牢掌握這項技術”。

A123 的 Forcier 認為這意味著外國公司必須與中國公司合資,並且該公司必須擁有智慧財產權的相當大的所有權。 否則,在中國製造汽車將需要繳納關稅。

例如,A123 與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上汽集團合資生產電池。 上汽集團擁有 51% 的所有權份額,因此在中國製造的 A123 電池將被視為“本地成分”,無需繳納關稅。

Frost & Sullivan 能源和電力系統行業經理 Vishal Sapru 表示,近來,合夥關係在電池行業中很常見。 簽署合夥關係部分是為了讓汽車和電池公司可以共享技術,並找出電動汽車的配方。 但這也是改善進入這些公司國內市場的一種方式。

特別是,汽車公司已經與主要的電池生產商攜手合作,其中大多數電池生產商都在消費電子領域,目前消費電子領域是鋰離子電池最大的市場。

德國卡車和巴士製造商戴姆勒已加入比亞迪,比亞迪是中國最大的電池生產商之一。 豐田已與電子世界的巨頭松下電器和松下合作。 大眾汽車與東芝建立了合作關係。

然而,如果這些關係涉及美國公司,可能會讓美國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 A123 的電池是基於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室的創新技術,被認為是業內最好的電池之一。 現在,其至少一部分藍圖將與中國製造商共享。

目前,美國公司並沒有深究這些法律的合法性,而是試圖找到在中國可行的商業模式。

“我們的計劃是在需求存在的地區生產汽車,”福特的 Gioia 在提到中國以及其他主要市場時說。

她說,歐洲的貿易政策遠沒有那麼複雜。 至少在早期階段,在歐洲市場達到規模之前,福特將在密歇根州羅森維爾為歐洲市場生產電池組。 車輛本身將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等待。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